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1951年9月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在政府声明中说:“新的德意志国家及其公民只有感到对犹太民族犯下的罪行,并且有义务做出物质赔偿时,我们才算令人信服地与纳粹的罪恶历史一刀两断。”他还曾说:“赔偿是我们的责任,它虽然不能洗刷我们的罪恶感,却是和解的前提。”从战后到2002年,德国的战后赔偿金额达到1040亿美元,它每年还继续向10万受害者赔偿6.24亿美元的养老金。1994年,德国总统赫尔佐克在勃兰特“惊世一跪”的20年后,对波兰再次表示,“我请求你们宽恕德国人给你们造成的痛苦”……对于德国有关纳粹大屠杀的历史教育,世界犹太人大会主席辛格说:“学校普遍进行纳粹大屠杀教育,正视历史,已经成为德国民族意识的一个组成部分。”
——摘编自张景云《日德两国不同的二战史观论述》
材料二:二战后,日本对侵略历史“不反省、不道歉、不谢罪”(“三不主义”),而且不断制造事端,篡改历史教书、参拜靖国神社、发表歪曲历史的言论……日本每年都要在广岛举行和平大会……日本著名学者藤原彰指出:“日本人十分缺少从加害者的角度认识战争的意识。”战后初期,美国单独占领日本,免除了头号战犯裕仁天皇的战争责任,释放战犯并允许其重返政坛军界执掌国家大权……在战争索赔问题上,国际地位尚低的亚洲受害国的多数国家,基本上自动放弃了对日战争索赔权。最后只有越南、缅甸、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四国接受了日本有限的赔偿……意大利政治家蒂齐亚诺•台尔察尼所著《日本人的自负与傲慢》一书中指出:“财富使日本人变得更加狂妄。”于是就有人叫嚣说:承认侵略并向亚洲国家谢罪是“自虐”行为,妨碍日本成为“政治大国”和在国际新秩序中发挥“领导作用”。
——摘编自王丽萍《中日两国“二战史观”的分歧论析》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知识,概括二战后德国对待法西斯罪行的态度和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知识,指出二战后日本“三不主义”态度的成因。
清末大学士徐桐的家隔壁便是英国使馆,同僚问他有何感受,他气愤地说:“望洋兴叹,以鬼为邻。”由此可知,面对西学东渐的浪潮,他的政治态度会是
A.异端邪说,徒坏人心 | B.振工商,立宪法,改良政治 |
C.自由为体,民主为用 | D.设议院,开国会,实行君主立宪 |
根据有案可稽的记录,艺术市场上成交额最高的旷世名画是《鲁昂大教堂》,成交额为9360万美元。如果让你用最精炼的语言介绍这幅画,你应该选择
A.法国,莫奈,印象派 | B.法国,塞尚,后印象派 |
C.荷兰,凡·高,后印象派 | D.毕加索,西班牙,现代派 |
欧洲宗教改革期间,德国萨克森的一位大主教曾问马丁·路德:“你不信教皇,不信教阶和圣礼,那么你说,有罪的灵魂如何才能得救呢?”马丁·路德对他说
A.关键在于信仰,只有依靠信仰才能得救 |
B.永生与永罚都是上帝先天定的,人的意志无法改变 |
C.只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 |
D.教皇是“两足禽兽",人民应起来粉碎教会这个邪恶势力 |
近代以来,在科技革命的推动下,人类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迁。根据以下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材料一 从科技发明到产品投入市场所用平均时间。
|
1885年~1919年 |
1920年~1944年 |
1945年~1964年 |
从科技发明到生产技术成熟 |
30年 |
16年 |
9年 |
从生产技术成熟到产品投入市场 |
7年 |
8年 |
5年 |
材料二 某发达国家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时 间 |
1929年~1947年 |
1948年~1973年 |
1974年~80年代中期 |
贡献率 |
31% |
33% |
40% |
请回答:
(1)材料一、二分别反映了科学技术发展的哪些特点?
(2)19世纪末20世纪初,科技革命是怎样推动世界成为一个整体的?
在反对封建主义方面,戊戌变法中的维新思想与辛亥革命中的民主革命思想有哪些差异?因此二者相比,新文化运动有哪些进步?根据当时的历史条件,这三股思潮在反封建主义方面各有什么不足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