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清代前期中国人口增长表,造成清代人口增长能够远远超过明代的根本原因是
年代 |
明洪武26年 公元1393年 |
明万历28年 公元1600年 |
清康熙39年 公元1700年 |
清乾隆59年 公元1794年 |
清道光30年 公元1850年 |
人口数量 |
0.7亿 |
1.97亿 |
1.50亿 |
3.13亿 |
4.30亿 |
A.政府为增加人口税的有意推动
B.工商业的发展提供了就业机会
C.中医药学的发展降低了死亡率
D.海上丝绸之路促进了物种交流
19世纪末,李鸿章为慈禧太后在德国订制了宫廷专列,慈禧害怕火车汽笛声破坏京城“气脉”,不用蒸汽机做牵引动力,而以内监“贯绳曳之”。这反映了
A.专制制度严重阻碍近代经济的发展 |
B.洋务运动无法推动社会进步 |
C.思想解放是社会进步的必要环节 |
D.政府阻挠是中国近代铁路事业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 |
19世纪,民族资本家祝大椿创办上海公益纱厂,“其初纯系华人资本,后……让一部之股份给英人,改为中英合办。”祝大椿这样做的原因是
A.壮大企业规模,吸引外国注资 | B.顺应世界潮流,采取股份经营 |
C.引进外国技术,实行产业更新 | D.抵制官府倾轧,依赖外国特权 |
晚清户部给予一个近代企业的评价是:“谋深虑远,实为经国宏谟,固为收江海之利,以与洋商争衡,转贫为富,转弱为强之机,尽在此举”。这一企业属于
A.洋务派的军事工业 | B.洋务派的民用工业 |
C.民族资本主义工业 | D.官僚资本主义工业 |
清初地理学家刘献廷在其《广阳杂记》中说:“天下有四聚,北则京师,南则佛山,东则苏州,西则汉口,然东海之滨,苏州而外,更有芜湖、扬州、江宁、杭州以分其势,西则惟汉口耳。”据此可知清初
A.已形成统一国内市场 | B.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 |
C.工商业市镇繁荣发展 | D.苏州是江南经济中心 |
明人张瀚在《松窗梦语》里说北京城“四方之货不产于燕而聚于燕”,“远方异域之人不避间关险阻,而鳞次辐辏,以故蓄积为天下饶”。从中可以看出北京城是
A.边塞城市 | B.工商城市 | C.消费城市 | D.军事城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