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维新运动恰好赶上了民众普遍的排外高潮,向西方学习的戊戌变法运动被视为篡位的奸臣,维新运动在农民中留下的印象极为淡漠。
戊戌变法废除科举堵塞了绝大部分知识分子参与政权的机会,他们或嚎啕痛哭,或大骂康党,一时之间,全国上下义愤填膺,很多原来支持变法的知识分子转而反对变法。
取消旗人的寄生特权,准其自谋生计,旗人生计受到严重影响,裁汰绿营使旧军人一下子失去了生活的保障,这些人群起攻击变法,诋毁维新派。
撤销重叠闲散机构,裁汰冗员,使整个官僚体系与变法处于敌对状态,光绪帝在百日维新期间颁布的几十条措施很少得到真正的贯彻。
-——张鸣《维新变法与民众反应》
材料二  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不在于变法的内容和策略上,而在于当时没有出现一个变法成功的整体的社会环境,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强大的促进改革的政治和经济力量。
——李喜所《略谈戊戌变法的“保守”与“激进”》
材料三  吾昔视欧美过高,以为可渐至大同。而今按之,则升平尚未至也。……各国各自有教化、风俗、历史,万无以他国之政化可骤移用之理。
——《康有为遗稿》
材料四  关于戊戌变法的研究所依据的材料主要是运动过后不久出现的梁启超的《戊戌政变记》,和康有为的后来陈述如《康南海自编年谱》,由于作者就是当事者,所以很难作为信史。这些作品都不同程度强化了康梁系话语,而来自清政府方面的解释几乎一直没有看到。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戊戌变法受到了哪些人的反对?反对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2)综合材料二、三,他们的观点给我们怎样的现实启示?
(3)材料四认为戊戌变法研究中主要依据的两部文献史料存在着怎样的缺陷?由此你认为史学研究应注意什么问题?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戊戌变法的意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二战后,世界经济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但中国却曾经失去了这一发展机遇,直到20世纪70年末以来才重新抓住了发展的机遇。
请回答:
(1)结合二战后至70年代初的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特点,分析中国当时面临哪些发展机遇。中国为什么会失去这一发展机遇?结合那时的国际、国内形势分析。
(2)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世界经济的发展,为中国又提供了哪些发展机遇?中国为什么能够抓住这一发展机遇?结合这一时期的国际、国内形势分析。

阅读下列材料:
《春天的故事》歌词中写到:“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
请回答:
(1)“画了一圈”主要指的是对外开放的什么措施?为什么要在“南海边”呢?
(2)1984年邓小平讲话后,我国对外开放的步伐加快,到20世纪末初步形成了对外开放格局。在19世纪40年代后,中国近代也开始了对外开放的进程。请比较中国近代和现代史上这两次对外开放的异同。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要从实际出发制止对小房产和农场取消偿带抵押所造成的悲剧和日益严重的损失;要坚持由联邦和各州以及各地方政府立即采取行动支持大量削减抵押的要求;要把救济工作统一掌管起来以避免目前的分散、浪费和不均的现象;要把一切形式的交通运输和其他明确属于公用事业的设施置于国家计划和监督之下。
——美国总统罗斯福的首次就职演说
材料二:由于煤的开采掌握在私人企业手中,以及用煤的各种工业之间的缺乏协作,因而矿工们——他们是工业金字塔的真正基础——在工资和工作条件方面处于极恶劣的境地。这是一个悲剧。
煤是我们发展工业的基础,它是我们全国人民最大的财产之一……煤炭工业的组织将由专局掌握,而这项组织将与煤气和电力供应工业相关联,而这两种工业都已达到国有化的时机。
——二战后英国首相艾德礼的言论
材料三:国家的活动有赖于煤炭、煤气、石油,而且有一天要取决于原子核分裂。所以,为了使法国的经济达到发展所要求的水平,就必须最大规模地开发这些资源,这就需要只有国家才能胜任的巨额费用和巨大工程,以及实行国有化。
——二战后法国总统戴高乐的言论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措施与材料二、材料三中的措施有什么不同?
(2)材料二反映了艾德礼主张煤炭工业国有化,其主要理由是什么?
(3)材料二和材料三反映了艾德礼和戴高乐的相同主张是什么?说明了什么问题?
(4)你认为上述材料反映了二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什么趋势?

观察下面两幅欧洲地图,回答问题:


(1)第一幅欧洲地图呈现什么特点?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特点?
(2)第二幅欧洲地图根第一幅比较最大的变化是什么?这一变化对国际政治经济格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阅读19世纪中期欧美主要国家城市和农村人口统计表

国家
总人口(单位:万人)
农村人口百分比
城市人口百分比
英国(1851年)
约1800
48%
52%
法国(1851年)
约3600
75%
25%
俄国(1851年)
约5900
93%
7%
美国(1850年)
约2300
87%
13%

回答:
(1)请依据图表概述19世纪中期各国的城市化状况?
(2)分析俄、美、法三国城市化进程的主要障碍。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