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世盐铁转运使在扬州,尽斡利权,判官多至数十人,商贾如织。故谚称‘扬一益二’,谓天下之盛,扬州一而蜀次之也。”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A.唐朝重农抑商的政策加强 |
| B.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已经完成 |
| C.盐铁经营促进了扬州城市发展 |
| D.对外贸易的发展推动了扬州经济的繁荣 |
1920年《新妇女》载文指出:“父母之命这句话固然视为天经地义不可改易的,但是我们现在做父母的应该要晓得,这几千年来的礼教风俗到了今天决计行不通!……做父母的应该要明白些现在世界的大势!闭关自守,做不到了;农业经济组织下的状态,保不住了。”材料主要反映了
| A.封建婚姻观念的动摇 | B.封建礼教彻底崩溃 |
| C.西方新式婚姻观在我国确立 | D.妇女运动的蓬勃发展 |
早在1893年,郑观应就第一次将强国富民的世博梦,寄予给了上海。郑观应认为:欲富华民,必兴商务;欲兴商务,必开会场;欲筹赛会之区,必自上海始。郑观应这一“寄予”如今变成现实最能说明
| A.近代上海迅速发展为一座国际都市 | B.中国已步入世界先进国家行列 |
| C.现代上海成为第一批沿海开放城市 | D.改革以来中国综合国力显著提升 |
在1850年到1899年这段时期中,中国人所翻译的自然科学、尤其是应用科学方面的著作在数量上超过了社会科学和古典文学方面的著作,比例为四比一;1902年到1904年的两年中,后者却以二比一的比例超过了前者。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有
①洋务运动的破产
②民族危机的加深
③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④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队伍壮大
|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②③④ |
第一次鸦片战争使中国受到前所未有的侵略与欺凌,却错失了战后相对平稳的一二十年的发展良机,其表现不包括
| A.清政府的吏治没有得到根本的整治 | B.没有借此机会发展近代工商业 |
| C.始终坚持闭关锁国的对外政策 | D.对衰败的专制制度没有本质的认识 |
柳宗元在《封建论》中写道:唐兴,制州邑,立守宰,此其所以为宜也。然犹桀滑(凶恶狡猾之人)时起,虐害方城,失不在州而在兵,时则有叛将而无叛州。材料表明
| A.地方制度不当 | B.均田制破坏 |
| C.兵制的弊端 | D.藩镇设立不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