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袁宏道在《东西汉通俗演义序》说到:“今天下自衣冠以至村哥里妇,自七十老翁以至三尺童子,谈及刘季起丰沛、项羽不渡乌江、王莽篡位、光武中兴等事,无不能悉数颠末,详其姓氏里居,自朝至暮,自昏彻旦,几忘食忘寝,讼言之不倦。”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两汉的政治制度对明代百姓有很强的吸引力 |
B.伴随商品经济发展,明代通俗文化进一步普及 |
C.明代通俗文化的兴起扩大了民众对政治的关注 |
D.通俗文化在政府的支持下得以普遍推广 |
1931年美国工人很羡慕苏联工人,20世纪60年代苏联工人反过来羡慕美国工人。他们各自羡慕对方的理由是()
A.苏联工人生活富足;美国工人生活水平高 |
B.苏联工人当家作主;美国工人的民主自由 |
C.苏联工人不用担心失业;美国工人生活水平高 |
D.苏联工人的自由快乐;美国工人的民主自由 |
苏联流传一个笑话:美国外交代表团到苏联访问,苏联接待官员们陪他们参观“建设的伟大成就”,并且得意地说:“到了下一个五年计划,每个苏联家庭都可以拥有一架私人飞机!”美国人惊讶地问:“他们要飞机干什么?”苏联官员说:“当然有用啊……譬如你在莫斯科听说列宁格勒开始供应面包了,你可以马上开飞机赶去排队啊。”这段笑话
A.充分肯定了农业集体化运动 |
B.指出了新经济政策的积极作用 |
C.较客观地分析了苏联工业化的弊端 |
D.指出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弊端 |
美国作家维尔斯第一次到苏联对社会主义所持的是怀疑态度,而1934年第二次到苏联时,他对斯大林说:“现在资本主义应该向你们学习,理解社会主义的精神。”维尔斯说这句话的主要着眼点是( )
A.苏联是抗击德国法西斯的主要力量 |
B.西方世界面临着严重的经济危机 |
C.从苏联建设中看到了计划经济的力量 |
D.苏联与西方暂时处于和平共处状态 |
“十月革命后的苏维埃俄国,曾试图‘直接过渡到纯社会主义的经济形式和纯社会主义的分配’,几年以后感到这是‘力所不能及的’。”为了解决“力所不能及”所引发的社会危机,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颁布《四月提纲》 |
B.采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C.实施新经济政策 |
D.推行斯大林模式 |
列宁指出:“1921年开春以来,我们提出完全不同的、改良主义的办法来代替原先的行动的办法、方案、方法、制度。”材料中“改良主义的办法”实际上是()
A.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补充 |
B.对旧的社会经济结构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
C.强调多种所有制经济齐头并进 |
D.合理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