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德在《什么是启蒙运动》中写道:“这一启蒙运动除了自由而外并不需要任何别的东西,而且还确乎是一切可以称之为自由的东西之中最无害的东西,那就是在一切事情上都有公开运用自己理性的自由。”这表明康德认为
A.启蒙运动的核心是理性 |
B.启蒙运动的核心是自由 |
C.启蒙运动就是要实现自由和理性 |
D.言论自由是实现启蒙的重要条件 |
古代中国的官衙机构、官职名号各有渊源。“刺史”有“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
治冤狱”之意,“行省”以“行中书省”得名,巡抚则以“巡行天下,抚军安民”而名。从
名称来源看,“行省”是
A.皇帝的秘书机构 | B.中央的派出机构 |
C.地方的自治机构 | D.朝廷的朝贡藩属 |
贞观二年,太宗谓侍臣曰:“为政之要,惟在用人。用非其才,必难致治。今所任
用,必须以德行、学识为本。”下列制度中能极大提高关员“学识”的是
A.九品中正制 | B.科举制 | C.征辟制 | D.察举制 |
《旧唐书》记载:“文武将吏,擅自署置,贡赋不入于朝廷。虽称藩臣,实非王臣
也。”这则材料反映唐朝当时的实质问题是
A.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
B.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
C.汉族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的矛盾 |
D.文臣与武将的矛盾 |
秦朝时期的军国大事,一般先由丞相、御史大夫和诸卿进行朝议,最后由皇帝决
裁。这一做法使
A.中央强化了对地方的控制 | B.民主观念开始渗入到政治体制 |
C.君权在事实上遭到了弱化 | D.君主专制造成了决策失误有所减少 |
血缘关系是宗法制得以维系的重要因素。以下最能证明这一观点的是
A.《论语》载:“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 |
B.《说文解字》载:“宗,尊祖庙也……” |
C.《荀子·儒效篇》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 |
D.《左传》载:“故王臣公,公臣大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