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驻华大使骆家辉2013年11月20日宣布于2014年辞职。根据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美国驻各国大使的产生方式是
A.总统任命产生 | B.人民选举产生 |
C.国会选举产生 | D.最高法院提名产生 |
越是高度的概括,越容易引起争议。对20世纪历史的概括,下列说法中争议最少的可能是
A.帝国主义战争,社会主义革命,第三世界崛起,经济、科技和文化大发展 |
B.帝国主义战争和社会主义革命,冷战和走向多极化,和平、改革与发展 |
C.两次世界大战,两种制度,两极格局,多极化趋势,革命和改革,和平与发展 |
D.一战和二战,冷战及局部战争,殖民体系瓦解,经济、科技和文化大发展 |
历史地图是展现前人活动与地理空间结合的重要史料。 观察右侧地图,理解准确的是
A.冷战风云笼罩,造成分裂与对抗 | B.柏林被分区占领,局部热战出现 |
C.美苏操纵欧洲,北约与华约对峙 | D.德国实现统一,西欧走向联合 |
据张君劢《史泰林治下之苏俄》载:“民国十七年春,俄国国营农场经理马克维次,有多余不用的机犁百架,召集附近村落的农民,许租给他们使用,而以他们所有的土地,共同耕种为条件。”这种做法起到的主要作用是
A.推动了农业集体化的进程 | B.促进了市场经济的发展 |
C.提高了农民自主经营的积极性 | D.奠定了国内战争胜利的物质基础 |
1930年,李立三在《新的革命高潮前面的诸问题》中写道:“乡村是统治阶级的四肢,城市才是他的兴脑与心腹。单兄弟斩断了他的四肢,而没有斩断他的头脑,炸裂他的心腹,还不能置他的最后死命。这一斩断统治阶级的头脑、炸裂他的心腹的残酷争斗,主要是靠工人阶级的最后激烈斗争——武装暴动。”这表明作者
A.是对“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发展 | B.正确认识了当时国情 |
C.强调城市与农村革命的均衡发展 | D.实际否定了农村包围城市道路 |
近代史学家陈旭麓先生《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一书中说:革命过后的社会民众心理“呼唤一个能迅速结束动乱、稳定政局的人物……。”他还说:“袁世凯是选举出来的,于法有据。”陈旭麓的论证旨在说明
A.袁世凯上台具有必然性 | B.袁世凯上台符合法律程序 |
C.辛亥革命引发社会动荡 | D.改良更有利于社会稳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