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大约完成于公元前239年的《吕氏春秋》中记载:“今以众地者,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迟也。” 从这则材料中,我们可以得到的最准确信息是(   )

A.郡县制优于分封制 B.井田制遭到了破坏
C.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D.社会出现两极分化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爱因斯坦的主要科学成就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明清时期,民众的主要衣料是

A.麻布 B.丝绸 C.毛织品 D.棉布

在汉语中,“鼎”可作为权力和地位的象征,其形成至少应追溯到

A.商周时期 B.春秋时期 C.战国时期 D.秦汉时期

“北人避胡多在南,南人至今能晋语。”对唐朝张籍的这句诗理解最准确的是

A.北方人大多害怕胡人 B.南方人与北方人有不同的特点
C.北方人为躲避战乱大量南迁 D.南北的语言融合比较好

在生产力相对落后的战国、秦汉时期,形成四大经济区域不同特点的决定因素是

A.自然条件不同 B.开发的早晚不同 C.统治者重视程度不同 D.人口密度不同

自宋代始,租佃经营已成为仅次于自耕农形式的重要经营方式。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A.农民乐于接受这种经营方式 B.土地兼并造成大量失去土地的农民
C.封建人身依附关系的彻底废除 D.商品经济的发展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