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是北京电视台第一次试播时的节目内容,由此可以看出
| 19:05 《工业先进工作者和农业合作社主任庆祝“五一”节座谈》 |
| 19:15 新闻纪录片《到农村去》(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摄制) |
| 19:25 诗朗诵《工厂里来了三个姑娘》、《大跃进的号角》 |
| 19:30 舞蹈《四小天鹅》、《牧童与村姑》和《春江花月夜》 |
| 19:50 科学教育片《电视》(莫斯科科学普及电影制片厂摄制) |
A.人民公社化运动在全国迅速展开
B.中苏两国的友谊和合作亲密无间
C.工农题材的作品在宣传中占重要地位
D.文艺战线“左”倾错误已经非常严重
中国近代史以鸦片战争为开端,主要是因为
| A.中国第一次被西方国家战败 | B.长期闭关锁国状况被打破 |
| C.社会性质开始发生根本变化 | D.民族矛盾取代了阶级矛盾 |
甲午中日战争之前,李鸿章认为:“两国交涉全论理之曲直,非恃强所能了事。日虽竭力预备战守,我不先与开仗,彼谅不动手。谁先开仗谁先理诎,此万国公例。”这表明
| A.清政府对日本侵略中国的预谋已经有所察觉 |
| B.李鸿章对中日两国矛盾解决寄希望于国际势力 |
| C.清政府对解决国际争端方式有较为清醒的认识 |
| D.甲午战争的爆发按当时的国际法中国有一定责任 |
“鸦片战争的发生意味着中国拒绝在外交平等和对等贸易的基础上参加国际大家庭,结果导致英国使用了武力”。对上述材料理解准确的是
| A.鸦片战争的爆发是英国对外扩张的结果 | B.鸦片战争的爆发的责任在于中国 |
| C.材料作者全面的分析了鸦片战争的原因 | D.材料作者认识到鸦片战争结果的双重性 |
当代著名历史学家雷颐在谈及民族主义时说:“一个正义的运动,只有情感是不够的,民族主义也一样。没有理性的指导和束缚,就很容易被各式各样的人所利用。”下列历史事件最能够论证上述观点的是
| A.禁烟运动 | B.义和团运动 | C.辛亥革命 | D.文化大革命 |
1856年常住上海的外国人总数不过200人,但当年仅英国领事处理的刑事案件就有503起,共有630名英国人涉案。此种情况出现的原因是
| A.司法不公使其为所欲为 | B.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高涨 |
| C.上海社会治安状况混乱 | D.民族矛盾取代了阶级矛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