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实验中有关盐酸和酒精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利用盐酸改变膜的通透性,然后使用健那绿染色,观察口腔上皮细胞中的线粒体 |
B.“观察根尖有丝分裂”实验中使用盐酸是为了促进染色质中DNA与蛋白质分离 |
C.酒精是良好的有机溶剂,“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可用无水乙醇作为提取液 |
D.酒精是酵母菌无氧呼吸的产物,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 |
对于下列图解,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DNA转录形成RNA的过程中严格遵循A与T、C与G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
B.一个DNA分子可以转录成多种、多个信使RNA |
C.该图中的产物须穿过2层生物膜与细胞质中的核糖体结合,完成遗传信息的表达 |
D.DNA分子的一条链中相邻的碱基A与T的连接是通过“脱氧核糖—磷酸—脱氧核糖” |
用32P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经过一段时间的保温,搅拌、离心后发现放射性主要存在于沉淀物中,上清液的放射性很低。对于上清液中还含有少量放射性的解释,合理的是()
A.可能有部分未侵染大肠杆菌的T2噬菌体存在于上清液中 |
B.可能部分被T2噬菌体侵染的大肠杆菌存在于上清液 |
C.可能部分大肠杆菌已裂解,32P标记的子代T2噬菌体进入上清液 |
D.可能离心速度太快,吸附在大肠杆菌表面的32P标记的T2噬菌体外壳进入上清液 |
下图为人体某个细胞所经历的生长发育各个阶段示意图,图中①~⑥为各个时期的细胞,a~c表示细胞所进行的生理过程。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与①相比,②的表面积/体积比值减小,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能力也降低 |
B.⑤与⑥的细胞核内遗传物质相同,细胞内的蛋白质也相同 |
C.虽然⑤⑥已失去分裂能力,但其细胞内的物质合成与分解仍能进行 |
D.细胞的衰老与死亡通常会引起人体的衰老与死亡 |
酶和ATP在生命活动中至关重要,以下关于酶和ATP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酶是由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形成的 |
B.ATP分子水解去掉两个磷酸基团后变成RNA的基本组成单位 |
C.酶在合成时需要ATP,ATP在水解和合成时也需要酶 |
D.将唾液淀粉酶溶液的PH由2调到10的过程中,酶的活性将先增强后减弱 |
用32P标记了玉米体细胞(含20条染色体)的DNA分子双链,将这些细胞转入不含32P的培养基中培养,让其分裂第一次…至第N次,若一个细胞中的染色体总条数和被32P标记的染色体条数分别是40条和2条,则这至少是()次分裂的分裂期。
A.第一 | B.第二 | C.第三 | D.第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