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2012年我国网上购物的整体市场规模和年增长率
图2:
注:目前我国尚没有一部针对电子商务的法律。
材料二:2013年3月8日,商务部部长陈德铭表示政府部门将采取措施规范引导网购市场发展,既要发挥政府在法规和标准体系建立的作用,又要尊重市场的主导作用,加强企业自律,发挥第三方组织对网购经营商的监管和信誉评价功能,净化行业环境,维护消费者的权益。
(1)指出图1、图2反映的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一、二,运用“市场秩序”的有关知识,从政府监管的角度和网购平台运营商以及物流公司的角度看,应该怎样促进我国网购市场的健康发展?
2011年9月29日21时16分,备受世人瞩目的“天宫一号”圆满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朝着实现全面载人航天飞行迈出了意义非凡的一步!标志着我国航天科技又一重大进步。
注1:发达国家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一般都在60%以上,有的国家甚至超过80%。中国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平均只有25%,距离发达国家60%以至于80%的水平还有相当的差距。中国的制造业,每一个劳动力所创造的增加值为1790美金,而日本是中国的6.5倍,美国是中国的10.2倍。
注2:据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报告统计,文化产品在国际市场的占有率:美国为43%、欧洲国家为34%、亚洲国家和南太平洋国家占到其中的19%,而其中日本占了10%、韩国拥有3.5%。可见,中国在亚洲乃至在全球文化市场里所占的份额是非常有限的。
材料三: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说: “我们随时准备面对困难和挫折,勇于探索,不畏风险,但同时采取措施科学地化解风险,控制风险。”在中国载人航天迄今为止的历程中,失误乃至失败也并非没有发生. 因为有过失误和挫折,中国航天人发明了 “定位准确、机理清楚、故障复现、措施有效、举一反三”的“归零”五原则,做到对方案严谨的设计、对计划科学的论证、对质量“苛刻”的标准……正是这些,战胜了征途中的一次次坎坷,创造了一次次的腾飞奇迹。
(1)指出材料一、二蕴含的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三说明中国航天人是如何发挥意识能动作用来实现中国航天的一次次腾
飞的?
(3)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说明科技创新的意义。(12分)
材料二 2011年6月初,胡锦涛总书记视察东风汽车公司电动汽车发展情况时指出,要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科技创新为动力,突破更多核心关键技术,研发更多新型汽车产品,努力实现从量的增长向质的跨越转变,为提升我国汽车工业发展水平再立新功。
(1)图1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结合图2,分析图1中新能源汽车销量发生变化的原因。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相关知识,为我国新能源汽车企业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3)运用发展的观点分析说明新能源汽车的未来前景。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注:投资率是总投资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消费率是最终消费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投资、消费、出口被喻为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投资与消费为内需,出口为外需)。据世界银行统计,目前全球的平均投资率约23%,消费率约75%。
材料二近年来,国家对“促消费”工作采取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措施,着力解决制约消费需求扩大的矛盾和问题。“十二五”期间,我国将把扩大消费需求作为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逐步提高消费率,加快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局面。
材料三国务院制定的“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要求“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某市政府结合本地实际,为促进居民消费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要求干部深入基层,了解群众消费需求;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提高城镇化率;积极培育家庭服务、信息服务等消费新热点;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提高本市最低工费标准;加大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和廉租房建设投入,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依法打击市场违法行为。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3分)材料一与材料二之间有什么联系?从经济生活角度看,提高消费率有何重要意义?(6分)
(2)联系材科一和材料二,运用主次矛盾的有关知识,谈谈你对“把扩大消费需求作为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的认识。(10分)
(3)结合材料三,说明某市政府是如何坚持国家机构的组织和活动原则的。(9分)
2011年5月10日,工信部要求2011年淘汰:电解铝产能60万吨,较去年增加76.99%;炼钢产能2627万吨,较去年增加218.42%。此外,水泥、平板玻璃、造纸行业的淘汰任务分别是1.33亿吨、2600万重量箱和744.5万吨,增幅分别达到45.8%、301.23%和71.87%。
(1)运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知识,说明上述要求的正确性。
(2)落实上述要求,为什么能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35.运用马克思劳动二重性学说分析对现代企业经营发展的启示。
材料一:“十一五”期间我国财政收入、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情况(单位:%
材料二:《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两个“同步”的提出,明确了以“民富”来进一步推进“国富”,财富分配将从“国富”向“民富”的转型。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经济信息?
(2)对材料一中的经济现象,有人认为“国富民就富”。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评析这一观点。
(3)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说明以“民富”推进“国富”发展思路的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