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遇到不舒服的事可以学着看电影,让电影治愈你。如果你缺乏学习动力,可看《幸福终点站》《风雨哈佛路》;如果你对爱失望,可观《偷天情缘》《初恋50次》;如果你自卑失落,可瞧《阿甘正传》《肖申克的救赎》;如果你厌倦生活,可赏《在世界的转角遇见爱》《搏击俱乐部》。上述说法的哲学依据是
①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②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③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④联系具有普遍性
| A.①④ | B.①② | C.③④ | D.②③ |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反对把自己的哲学视为“纯粹思辨的观念”和“书斋里的学问”,强调“问题在于改变世界”,从而实现了哲学的变革。这表明()
①是否研究时代的迫切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以往旧哲学的本质区别
②关注与无产阶级利益相关的现实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要求
③哲学社会功能的缺失是以往旧哲学区别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显著标志
④为无产阶级提供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工具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使命
| A.①② | B.②③ | C.②④ | D.③④ |
下列选项能够正确反映唯物主义三种基本形态演进顺序的是()
①万物皆备于我
②自然界由数目无穷、性质不同的异质元素构成
③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④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 A.③→④→② | B.②→③→④ | C.③→②→④ | D.②→①→③ |
《管子》一书指出“水者,何也?万物之本原也”;南宋朱熹指出“未有此气,已有此理”。他们是在思考()
①思维和存在何者为世界的本原
②思维和存在是否相互决定
③思维和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
④人们在生活和实践中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 A.①④ | B.①② | C.②③ | D.③④ |
某位学者问一位农民工:“你是做什么的?追求什么?”民工:“打工。追求富裕。你追求什么?”学者:“我追求精神的满足,是唯心主义者,你追求物质的满足,是唯物主义者。”从哲学上看,以下观点正确的是()
| A.追求物质的满足就是唯物主义,追求精神的满足就是唯心主义 |
| B.追求物质的满足不一定就是唯物主义,也有可能是唯心主义 |
| C.追求精神的满足不但不是唯心主义,反而恰恰是辩证唯物主义 |
| D.既追求物质的满足又追求精神的满足,才是真正的辩证唯物主义 |
在某种意义上,现在真正的思想进步是科学努力的结果。哲学已经把责任交给了它原来的分支如物理学和心理学。哲学家现在能够做的只剩下提供某种思想脚手架用以支撑这个伟大的实证建筑。这说明()
①具体科学正取代哲学发挥指导作用
②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③哲学是科学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④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方法论的指导
| A.②④ | B.①② | C.②③ | D.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