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画《补漏》体现了( )
①人民群众的主体是劳动群众
②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和社会变革的主体
③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④人们在历史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
| A.①② | B.②③ | C.②④ | D.③④ |
下列诗句所蕴含的哲理表述正确的是()
| A.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坚持辩证的否定观 |
| B.入山问樵,入水问渔——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
| C.士别三日,刮目相看——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
| D.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看问题分清主流和支流 |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体现的哲理是()
| A.整体和部分相互联系,密不可分 | B.关键部分有时对整体起决定作用 |
| C.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统一 | D.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 |
“停在港口的船永远不会有风险,但船不是为停在港口而造的。”这说明()
| A.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 B.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
| C.用辩证否定观看问题 | D.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 |
有句话这样说:“当人类砍倒第一棵树的时候,文明开始了;当人类砍倒最后一棵树的时候,文明结束了。”这句话包含的哲理是()
| A.人类在利用自然的同时,必然改造自然 | B.尊重客观规律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
| C.联系是客观的,无条件的 | D.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
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流是当前“三农”问题的突出现象。农村人口外流在促进经济增长与发展的同时,也造成了农业农村的发展缺乏务农劳力的“农民荒”以及相应的一系列问题,从辩证法的总特征看是因为()
①联系有客观性和多样性②辩证的否定的实质是“杨弃”
③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④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联结
| A.①② | B.③④ | C.②④ | D.①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