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和验证”是高中生物学习的重要内容,是一种以实验为核心的实践活动,其核心都是设计实验和实施实验。
(1)验证胰岛素缺乏会引起糖尿病的实验:
实验材料:两组健康、大小相同的同种狗,胰岛素,试管,本尼迪特试剂及其他必需用品。
实验步骤:
第一步:取两组健康、大小相同的同种狗,将A组狗的胰岛切除,B组狗作假手术(切开皮肤但不切除胰岛)处理。
第二步:分别收集两组狗的尿液于试管中,滴加本尼迪特试剂并加热,观察颜色变化。
第三步:每天定时给A组狗喂食适量的胰岛素,然后收集尿液,用本尼迪特试剂鉴定,观察颜色变化。
实验分析:
①上述实验步骤中的一项不严谨之处是: 。
②不严谨实验步骤纠正前和纠正后,两者相应实验现象分别是: 。
(2)探究二氯二乙胺能否抑制癌细胞增殖的实验:
实验材料:患肝部肿瘤的小鼠,二氯二乙胺溶液,蒸馏水,生理盐水,含有全部营养物质的细胞培养液,显微镜,血球计数板,试管,吸管等。
实验步骤:
①取洁净的培养皿一个,加入适量培养液,从小鼠肝部切取肿瘤组织,剪碎,并用胰蛋白酶处理,使其分散开来,置于培养皿中培养;
②取洁净的试管5支,加入等量培养液,编号1、2、3、4、5,并在1~4号试管中加入等量的不同浓度的二氯二乙胺溶液,5号试管中加入X;
③从培养皿中吸取等量的培养液置于1~5号试管中,振荡后,在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
④从静置的5支试管中吸取适量的培养液置于血球计数板内,在显微镜下计数,记录数据。
实验分析:
①该实验的检测指标是_ _____,5号试管中应加入的X是__ ____。经过上述实验步骤,请判断其测量数据是否准确,并解释原因:_____ _。
②另有同学按照正确的方法进行实验,得到如下结果:
实验组别 |
1 |
2 |
3 |
4 |
5 |
二氯二乙胺浓度(mg/mL) |
0.1 |
0.2 |
0.3 |
0.4 |
0 |
细胞密度(个/mL) |
320 |
275 |
186 |
96 |
560 |
根据实验结果,你能得出的结论有___ ___。
(10分)如图是反射弧结构模式图。a、b分别是放置在传出神经和骨骼肌上的电极,用于刺激神经和骨骼肌;c是放置在传出神经上的电位计,用于记录神经兴奋电位;d为神经与肌细胞接头部位,是一种突触。
(1)用a刺激神经,产生的兴奋传到骨骼肌引起的收缩________(属于或不属于)反射。
(2)用b刺激骨骼肌,________(能或不能)在c处记录到电位。
(3)正常时,用a刺激神经会引起骨骼肌收缩;传出部分的某一处(骨骼肌或传出神经或d)受损时,用a刺激神经,骨骼肌不再收缩。根据本题条件,完成下列判断实验:
①如果用a刺激神经,在c处不能记录电位,表明受损。
②如果用b刺激骨骼肌,骨骼肌不收缩,表明受损。
③如果用a刺激神经,在c处记录到电位,骨骼肌不收缩;用b刺激骨骼肌,骨骼肌收缩,表明受损。
(10分)(能力拔高题)探究镍是植物生活所必需的无机盐。
材料用具:完全营养液甲、缺镍的营养液乙、适当的容器和固定材料、长势相似的玉米幼苗、含镍的无机盐。
(1)方法步骤
①将长势相似的玉米幼苗分成数量相同的两组;
②将一组玉米幼苗放在缺镍的营养液乙中培养,另一组玉米幼苗放在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预期:甲营养液中玉米幼苗正常生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进一步验证镍一定是必需的无机盐,还应增加的实验步骤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分)下列是某化合物的结构简图,据图回答:
(1)此化合物的名称是_________。④的名称是_________,⑥的名称是_________。
(2)图中表示R基的代号是___________;图中氨基的代号是_____________。
(3)形成该化合物的生物化学反应叫做___________,在这个过程中,相对分子质量减少了___________。
(4)组成这类化合物的基本单位的结构通式是_____________。
(17分)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对人类了解自身奥秘、增进健康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其基础是对DNA分子的结构和功能的认识。如图所示是细胞内遗传物质的组成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
(1)细胞内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是[ ]___________。包括两类:一类是_________,简称_________。另一类是_________,简称_________。二者在组成上的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e的名称叫_________,e和f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1分子的e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组成的。e共有_________种。
(3)a包括_________等元素。f被彻底水解后的产物是_________(用字母表示)。
(4)用图示表示一分子e组成成分的连接方式____________。
(7分)在用斐林试剂鉴定还原糖的实验中,教材要求必须将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混合均匀后使用,切勿分别使用,但在实验过程中,实验者设想按照不同的使用顺序先后使用甲液和乙液及混合后使用,结果是否一样?
实验猜想:用斐林试剂鉴定还原糖与其甲液、乙液使用顺序及是否混合使用无关。
实验设计:为探究以上猜想,实验按下列表格思路设计。
试管 |
第1次加入物 |
第2次加入物 |
第3次加入物 |
条件 |
颜色变化 |
1号 |
2 mL苹果汁 |
0.5 mL 0.05 g/mLCuSO4 |
0.5 mL 0.1 g/mL NaOH |
水浴加热 |
|
2号 |
2 mL苹果汁 |
A |
B |
水浴加热 |
|
3号 |
2 mL苹果汁 |
C |
水浴加热 |
请回答下列问题。
(1)2、3号试管中应加入的物质是:
A_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2、3号试管的设计主要体现了什么样的实验设计思想?___________________。
(3)1号与2号试管相比,实验变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理论预测及相关结论:
①当出现什么样的实验现象时,实验猜想是正确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当出现什么样的实验现象时,实验猜想是错误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