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是某森林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情况调查结果,表中的A、B、C表示生态系统中三种不同的组成成分,字母Pg表示生物同化作用固定能量的总量,Pn表示生物体贮存的能量,R表示生物呼吸消耗的能量。下图是该森林在遭受大火完全烧毁前后(b点为发生火灾的时间),草本、灌木和乔木植物体内贮存的能量变化示意图。
(1)据表分析回答:
①能量流动是从A、B、C中哪个成分开始的?__________,为什么?
。
②从能量输入和输出角度看,此生态系统处于逐渐发展壮大之中,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
(2)据图分析回答:
①a~b段,三类植物在群落中的斑块镶嵌分布,形成了群落的____________结构。
②b~d段,显示火灾后植物群落的演替情况,其演替的过程是先出现草本植物群落,再出--现灌木群落,最后出现乔木群落(草本植物群落→灌木群落→乔木群落)。该演替过程的总趋势是:
(2分,回答两项)。
③火灾后植物群落得以快速恢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回答两项)。
(4分)上图为酵母菌细胞结构示意圈。请回答下列问题:
(1)酵母菌细胞结构与菠菜叶肉细胞相比,最主要的区
别是酵母菌;与蓝藻细胞相比,最主要的
区别是酵母菌。
(2)图中含有RNA的结构有(填序号)。
(3)图中不能直接分解葡萄糖但能释放的结构是(填序号)。
(9分)下图l表示生态系统中各成分之间的联系,图2为一定时间内某一生态系统中的几个种群数量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
(1)在图1的各个字母中,不参与构成群落的是(填字母)。
(2)图l中主要体现出生态系统的功能。
(3)F的粪便被分解者分解,也就是表示(填字母)同化的能量被分解者利用。
(4)某地区因环境污染造成E中出现部分白化苗,对F、D数量的影响是F、
D。
(5)图2中丙曲线bc段下降的原因是。
(6)若图l是一农业生态系统,某校生物研究性学习小组对其进行考察发现:秸秆当作燃料使用,粪便、废水作为肥料直接施入农田,由此造成(答出l点即可)等不良后果。针对这一现象,该小组向有关部门建议,利用秸秆生产再生纤维素共混膜作为地膜使用,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出现的问题。此膜可在自然条件下由图1中的(填字母)产生的催化降解。
图甲所示的调节过程是人体稳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图乙为细胞间信息传递的几种模式示意图,图丙是图乙局部结构的放大图。请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1)在寒冷环境中,图甲中的②分泌量增加的同时,(填字母)的分泌量也增加,二者共同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
(2)人体内需要源源不断的产生激素,以维持激素含量的动态平衡,这是因为___________
。
(3)图甲中的胰岛A细胞、B细胞分别分泌胰高血糖素和胰岛素,它们的作用相互拮抗,共同维持血糖含量的稳定。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素作用的主要靶器官是_______,若胰岛B细胞受损人会得糖尿病,这主要是因为胰岛素有促进组织细胞加速____的作用,若缺乏会使血糖升高,表现为糖尿。
(4)若图乙中靶细胞为甲状腺细胞,那么引起甲状腺激素分泌的“信号”分子是____,接受信号的物质基础是。
(5)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网络是,其中免疫系统是通过它的
等功能,实现它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生态工作者从东到西对我国北方A、B、C三种类型的草原进行调查。下表是不同调查面积的物种数量统计结果:
![]() |
10 × 10 |
20 × 20 |
40 × 40 |
80 × 80 |
90 × 90 |
100×100 |
110×110 |
120×120 |
130×130 |
…×… |
A |
3 |
5 |
8 |
14 |
16 |
17 |
15 |
20 |
20 |
… |
B |
3 |
5 |
6 |
9 |
12 |
13 |
13 |
13 |
13 |
… |
C |
2 |
3 |
5 |
8 |
8 |
8 |
8 |
8 |
8 |
… |
(1)A、B、C三处草原中,物种丰富度最高的是。能由此确定该草原的蒲公英
种群密度大于其它两处吗?为什么?。
(2)某兴趣小组打算调查B草原某种双子叶草本植物的种群密度。他们设计了如下调查步骤:
①选取40cm×40cm为最佳样方面积。 ②在该物种分布较密集的地方取5个样方。
③计数每个样方内该植物的个体数。若计数结果由多到少依次为N1、N2、N3、N4、N5,则将N3作为种群密度的估计值。
请结合以上调查表,指出该小组活动设计中的错误并加以改正:
①
②
③
图一是神经元的结构示意图,A、B分别表示神经元的结构;图二是反射弧的组成示意图,①、②、③、④是反射弧的组成部分。根据图示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结构中涉及到________个神经元,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个突触。
(2)图二中表示感受器的是________(填编号),感受器接受刺激后,接受刺激部位的膜外电位变化是________。
(3)从图一可知,神经细胞因具较多的________,使其细胞相对表面积大,从而使其与信息传导功能相适应。
(4)研究表明,生活在刺激丰富的环境中的孩子,大脑皮层的厚度大,结构⑤________(填结构名称)的数量将________(填“增加”或“减少”),说明非条件反射的形成过程能明显影响结构⑤的数量,从而有利于智力开发。
(5)“小儿麻痹症”是由于病毒侵染了③的细胞体,而②及脊髓未受到侵染,所以严重的小儿麻痹症患者会表现出下肢________,对刺激________(填“有”或“无”)感觉。
(6)人在拔牙时,往往需要在相应部位注射局部麻醉药,使其感觉不到疼痛,这是因为麻醉药阻断了________(填图中的序号)的兴奋传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