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是某森林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情况调查结果,表中的A、B、C表示生态系统中三种不同的组成成分,字母Pg表示生物同化作用固定能量的总量,Pn表示生物体贮存的能量,R表示生物呼吸消耗的能量。下图是该森林在遭受大火完全烧毁前后(b点为发生火灾的时间),草本、灌木和乔木植物体内贮存的能量变化示意图。
(1)据表分析回答:
①能量流动是从A、B、C中哪个成分开始的?__________,为什么?
。
②从能量输入和输出角度看,此生态系统处于逐渐发展壮大之中,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
(2)据图分析回答:
①a~b段,三类植物在群落中的斑块镶嵌分布,形成了群落的____________结构。
②b~d段,显示火灾后植物群落的演替情况,其演替的过程是先出现草本植物群落,再出--现灌木群落,最后出现乔木群落(草本植物群落→灌木群落→乔木群落)。该演替过程的总趋势是:
(2分,回答两项)。
③火灾后植物群落得以快速恢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回答两项)。
(每空1分,共10分)以下是科学家采用不同方法培育良种牛的过程,a~h为操作过程。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试管牛暠技术的操作流程是(填图中字母)。
(2)图中数字标号代表的结构名称是①,②,③。
(3)d代表的操作是。受体子宫内胚胎发育的过程中,细胞不断分裂,其分裂方式为。
(4)图中用到的激素是,过程h常用的方法是。
(5)在对囊胚阶段的胚胎进行分割时,应注意。
(6)受体母牛必须和供体牛属于同一物种,移植后的胚胎能在受体子宫中存活的生理基础是。
(每空1分,共10分)下图A为成熟精子的结构示意图,图B是家畜卵子发生和成熟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内填图中序号)
(1)图A中[]顶体是由发育来的,在受精作用时发生顶体反应,释放,溶解卵丘细胞之间的物质和透明带。
(2)图A中[③]处聚集许多,这是与相适应的。
(3)图B中下列序号所代表的含义是:
①③⑦⑧
(4)精子和卵子在发生上的重要区别是哺乳动物卵泡的形成和在卵巢内的储备是在完成的。
(除标明外,每空1分,共7分)番茄营养丰富,是人们喜爱的一类果蔬。但普通番茄细胞中含有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基因,控制细胞产生多聚半乳糖醛酸酶,该酶能破坏细胞壁,使番茄软化,不耐贮藏。为满足人们的生产生活需要,科学家们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培育出了抗软化、保鲜时间长的番茄新品种。操作流程如图)请回答:
(1)过程栙需要的工具酶有,如果在此过程中形成的是平末端,则起“缝合暠作用的酶是。
(2)在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时,除了插入目的基因外,基因表达载体中还需含有。
(3)在该番茄新品种的培育过程中,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的方法叫做。
(4)从图中可见,mRNA1和mRNA2的结合直接导致了无法合成,最终使番茄获得了抗软化的性状。
(每空1分,共13分)细胞融合技术有着广泛应用。下图为细胞融合的简略过程,据图回答相关问题
(1)若a、b分别是基因型为yyRr和YYr 两个玉米品种的花粉,且这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科学家分别将它们的花粉除去细胞壁,然后诱导其融合,再把这些融合细胞进行培养,培育出了玉米新品种。
①这两个品种的花粉可用化学诱导剂诱导融合,共可产生种基因型的融合细胞(仅考虑两两融合),这些融合细胞经过脱分化形成,再经培养可以得到种不同于亲本表现型的玉米新品种。
②若想培育出基因型为yyRR的玉米植株,也可直接用yyRr植株的花粉培养,再经过处理并筛选获得,这种方法叫做。
(2)若a、b表示番茄和马铃薯两种植物的体细胞,请据图回答:
①在“番茄—马铃薯暠的培育过程中,运用了植物细胞工程中的技术,植物体细胞融合完成的标志是。
②a、b细胞融合之前,要用到的酶是,酶处理后得到。
(3)若a、b分别为骨髓瘤细胞和已免疫的B淋巴细胞,请据图回答:
①为了能充分发挥上述两种细胞各自的特点,经特殊处理,在促细胞融合因子的作用下,使两种细胞发生融合,形成图中的d细胞,d细胞的特点是。由d细胞产生的抗体与普通血清抗体相比较,具有等特点。
②下列各图表示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的各阶段图解,请用箭头把代表各图解的字母按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的顺序连接起来。
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在三种不同的条件下,观察酵母菌种群的生长情况。下表中的数据是在有氧情况下培养测得的酵母菌数(×l06个/mL)。请根据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培养时间(天)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A |
0.8![]() |
5.2 |
5.6 |
4.8 |
2.0 |
0.8 |
0.4 |
0.08 |
B |
0.8 |
1.2 |
2.0 |
2.8 |
3.2 |
3.6 |
3.2 |
3.0 |
C |
0.8 |
0.4 |
0.1 |
0 |
0 |
0 |
0 |
0 |
实验研究的三种条件如下:
条件一:无菌水10mL,加入干酵母液0.1 mL,环境温度28℃。
条件二:培养液10mL,加入干酵母液0.1 mL,环境温度28℃。
条件三:培养液10mL,加人干酵母液0.1 mL,环境温度5℃。
(1)三种条件对应的组别编号依次是 。
(2)实验过程中最好选择上图中 (填序号)培养装置。若用⑥号装置培养酵母菌,请写出主要呼吸作用的反应式 。
(3)培养酵母菌常用的培养液用马铃薯浸汁1000mL,加葡萄糖20g配制成。有的同学据此认为酵母菌生长只需要碳源和水。你认为对不对? 。理由是 。
(4)本实验过程中,每隔24小时取一定量的酵母菌培养液,用血球计数板在显微镜下进行细胞计数,并以多次计数的平均值估算试管中酵母菌种群密度,这种方法称为 ,每次取样前都应振荡试管,目的是使 ,减少实验中计数误差。
(5)A组测定的数据中,培养一天和培养六天的酵母菌数均为0.8×106个/mL,你认为其生长情况相同吗? 。理由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