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利用两箱果蝇做进化实验,实验中甲箱果蝇饲喂淀粉类食物,乙箱果蝇饲喂麦芽糖类食物,其他培养环境条件一致。下表是对甲、乙两箱果蝇部分等位基因[A-a、T(T1、T2)-t、E-e]的显性基因频率统计的数据。下列判断不准确的是
| 世代 |
甲箱 |
乙箱 |
||||||
| 果蝇数 |
A |
T1 |
E |
果蝇数 |
A |
T2 |
E |
|
| 第一代 |
20 |
100% |
0 |
64% |
20 |
100% |
0 |
65% |
| 第四代 |
350 |
89% |
15% |
64.8% |
285 |
97% |
8% |
65.5% |
| 第七代 |
500 |
67% |
52% |
62.2% |
420 |
96% |
66% |
65.8% |
| 第十代 |
560 |
61% |
89% |
60% |
430 |
95% |
93% |
65% |
A. 甲、乙两箱果蝇基因库相比较,较小的是乙箱
B. 选择甲、乙两箱果蝇起始状态应为生理状况一致,随机分配且数量相同
C. 对甲、乙两箱果蝇各基因频率统计结果显示,变化最大的是A基因(或a基因)
D. 第十代时,甲箱果蝇中Ee基因型的频率是48%
下列关于“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调查时最好选取多基因遗传病 |
| B.为保证调查的有效性,调查的患者应足够多 |
| C.某种遗传病的发病率=(某种遗传病的患病人数/某种遗传病的被调查人数)×100% |
| D.若所调查的遗传病发病率较高,则可判定该遗传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
如图所示是果蝇细胞的染色体组成,以下说法正确的( )
| A.染色体1、2、4、5组成果蝇的一个染色体组 |
| B.染色体3、6之间的交换属于基因重组 |
| C.控制果蝇红眼或白眼的基因位于2号染色体上 |
| D.果蝇的基因组可由1、2、3、6、7的DNA分子组成 |
下图为结肠癌发病过程中细胞形态和部分染色体上基因的变化。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图示中与结肠癌有关的基因互为等位基因 |
| B.结肠癌的发生是多个基因突变累积的结果 |
| C.图中染色体上的基因变化说明基因突变是随机和定向的 |
| D.上述基因突变可传递给子代细胞从而一定传给子代个体 |
染色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可能导致染色体的结构或基因顺序的变化。下列图中甲、乙两图分别表示两种染色体之间的交叉互换模式,丙、丁、戊图表示某染色体变化的三种情形。则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甲可以导致戊的形成 |
| B.乙可以导致丙的形成 |
| C.甲可以导致丁或戊两种情形的产生 |
| D.乙可以导致戊的形成 |
下表中各项都正确的一组是( )
| 生物种类 |
细胞结构 |
遗传物质的 核苷酸种类 |
变异来源 |
| A.HIV |
无 |
4 |
染色体变异 |
| B.根瘤菌 |
原核细胞 |
8 |
基因突变 |
| C.豌豆 |
真核细胞 |
8 |
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 |
| D.果蝇 |
真核细胞 |
4 |
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