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
白露为霜
虞邯
①要到了白露,方知道什么是秋色。
②倒不是因为这个时候,西北的胡杨,大片大片如融金;也不是因为各处的枫叶,都如同猎猎的火焰;也不是因为南方的湿地,蒹葭白茫茫开得正盛,一年丰繁的色泽,此时为最;而是因为白露才是秋天的本色。《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白露,八月节,秋属金,金色白,露凝而白。到了这个时节,早晨起,风将一条路刮得发白,空气里仿佛都流动着透明的铅灰色。心里寥落又开阔,好比一幅笔法疏淡的水墨,便晓得,秋天当真了,随同一个终古美丽的名词。
③这个名词,从先秦的诗歌头,溯流而下,唐风宋韵里,都可以听到它的脆响——一直到今天,它和惊蛰一样,依然是二十四节气中,最富诗歌意象、最易触动心底柔软部分的名词。
④秋天是生命的提醒。而白露,是秋天的结绳记事上,另一个细节的提醒。有三个最美的绳结,打在历史的诗章上,也打在每一个中国人的骨血里——关于对宇宙、所爱与自身存在的美感体验,我们可以拈取它们重温梦境,那几乎是每个人都曾经经历或将去经历的梦境。
⑤第一个是——“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这八个字读出,凡识得汉字的,无不心旌神摇。《诗三百》是诗歌,也是原典。即使没有后文“溯洄从之,宛在水中央”的伊人,这八个字,也允为最美的文字。它开启了一个传统——这是一个可以意会,难以言明的传统。天地如此静默美好,自身如在其内,如在其外;深情如若可言,如不可言。唐人陈子昂《登幽州台歌》中,慨然千古、怆然泪下的意境,似乎都可追溯到此。日本《枕草子》描写春天,说:“春,曙为最,逐渐转白的山顶,开始稍露光明。”文字简约、意境优美庶或近之,但却没有那苍茫辽远之感。美丽到了苍茫的境界,这八个字,是不可企及的上古文字。
⑥秋天的气质,不管硕果红叶,如何渲染它的热闹,终归是偏于幽冷肃杀的——《礼记·月令》里说:“孟秋之月,用始行戮。”说的是旧时天子们多半在这个时节用兵。即使没有实力出征,也得杀几个罪犯,所谓“秋后正法”。掌管刑罚的司寇因此被称为“秋官”,而文人不遇,迟暮无成,多半被称为“秋士”。秋天被赋予的感伤色彩越越浓厚,人们面对秋天时的情感,也就越越偏于血亲人伦。所以第二个美丽的绳结打上——“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⑦何事合成愁,离人心上秋。此刻思乡怀远,衣裳正单,往往催生出无限的愁怨。这种思乡怀远的深情,和《诗经》中那种几乎能带宇宙本体论的触发而言,体现了一种文明的进程和文化的烙印。
⑧“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总是那么沉郁不露,然而咀嚼间,就有一种逝水难追、乐土不返的悲凉。被逐出伊甸园的人们,再也返回不去了,就好像我们知道了,就永远抹不去成人的记忆。这里面所追怀的,是时间与空间的双重流失——而流失的总是如此美丽,我们保有的美丽回忆,如此刺伤我们的心灵。
⑨失却了本体,徒留了追怀,白露于是越越清冷幽怨,但还有第三个绳结——“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⑩时间已经是宋朝,有一个超迈豪绝的人物,和友人一起泛舟赤壁。“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清冷肃杀间,他居然有吞吐宇宙的豪气。和他同行的友人,不能免俗,拿了个洞箫,呜呜咽咽地吹将起。说:你瞧瞧,清秋好时节,转瞬即过,我们与草木同腐,如何不伤心?那人一听,就说了一段高论:“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他又说“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在文明已经行进到一种衰靡难振的状态时,还有人发此浩然之音,斯人可谓不负清秋。
⑾这个人,我们都晓得,叫苏轼,发明东坡肉的那一位。他的无数旷达之作,都是在秋天写出的——那草尖上可怜可爱的白露,在他的醉眼睥睨里,竟可以横大江接水光,让他歌诗“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于是草木摇落而变衰的年节,照样就倜傥行过了。在文明的末世,能够拯救自己的,其为一心乎?
⑿眼看就要秋深了。请简要赏析下列加线的词语。
(1)秋天是生命的提醒。而白露,是秋天的结绳记事上,另一个细节的提醒。
(2)于是草木摇落而变衰的年节,照样就倜傥行过了。在文明的末世,能够拯救自己的,其为一心乎? 文中第②段,作者为什么要写到胡杨、枫叶和蒹葭?
“美丽到了苍茫的境界,这八个字,是不可企及的上古文字。”根据文章第⑤段内容,简要分析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渲染这八个字的美丽境界的。
作者为什么说“斯人可谓不负清秋”?请结合你的认识,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6分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题(共9分,每题3分)
缎类服饰在《红楼梦》中出现频率之高,花色品种之丰富,在丝绸织物中当属首位。缎的质地较厚,由于丝线交织的特殊结构,其中的一面具有平滑光泽的效果,所以在《红楼梦》中又极其形象地称之为“闪缎”。《红楼梦》中丫鬟媳妇穿的背心的通用面料是青缎,这是一种黑色的普通缎料,运用最广泛。另外,青缎也是制靴的主要面料,据《清稗类钞》载,“靴之材,春夏秋皆以缎为之,冬则以建绒”,第三回中贾宝玉脚蹬的靴子就是“青缎粉底小朝靴”。《红楼梦》中多次提到蟒缎,如宝玉身着“秋香色立蟒白狐箭袖”,北静王穿“江牙海水五爪龙白蟒袍”,贾母的屋内陈设有金钱蟒缎靠垫、引枕和大条褥等套具等。第56回,江南甄府送给贾府的礼物中也有“上用的妆缎、蟒缎”,蟒缎是妆缎中织有龙蟒纹的一种。据《关于江宁织造曹家档案史料》记载,雍正三年三月十五日内务府奏折中,有皇帝用满地风云龙缎、大立蟒缎等名目。可见蟒缎属于高档富贵的服饰用料,非普通人家所能享用。
妆缎就是妆花缎,是元明清以来宫廷专用丝织品,在当时是“上用缎匹”的一种,也称为云锦。据清孙佩《苏州织造局志》卷七载,上用缎匹品制繁多,其中妆缎有五爪大龙满妆、葫芦团龙妆,团龙火焰圈有云妆、纯圆金团龙金焰圈无云妆等,蟒缎有四爪大蟒缎,圆金四则团蟒等。曹家历任江宁织造达60年之久,曹雪芹对于上用缎匹极为熟悉。据南京云锦研究所编写的《云锦简介》:“妆花和织金锦,是南京传统丝织品工艺中具有代表性的两个品种。明清以来,妆花和织金锦在御用贡品中享有很高的声誉。自帝王后妃的御用服饰,到宫廷帷幔垫榻的装饰;从内廷书画、寺庙佛经的装潢,到对外国君臣使节的赠赏,都大量地使用这两个品种。”《红楼梦》中,曹雪芹栩栩如生、如数家珍地描绘的雍容华贵的云锦服饰,出现在2003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会上,主持人倪萍、周涛、朱军、李咏等,身着用南京云锦制成的礼服,为亿万观众所瞩目。目前,南京云锦已被列为中国向联合国科教文卫组织推荐的“世界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五个候选项目之一,因其完全符合代表一种独特艺术成就的标准,有望继昆曲后,成为中国又一“世界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
洋缎在书中也屡有出现,第三回中,王熙凤初见黛玉时上穿“大红洋缎窄裉袄”,宝玉则穿着“石青起花八团倭缎排穗褂”。洋缎就是倭缎,据《天工开物》记载,倭缎系日本国织造,后漳、泉海滨一带仿造,《大清会典》记载有江宁织造局每年织倭缎六百匹。倭缎只被贵族服用,与平民无缘。下列关于“妆缎”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妆缎就是妆花缎,也称为云锦。元明清时,妆缎是宫廷专用丝织品,主要用于御用服饰。 |
B.《红楼梦》中贾宝玉穿的“秋香色立蟒白狐箭袖”,北静王穿的“江牙海水五爪龙白蟒袍”都属于妆缎服饰。 |
C.《关于江宁织造曹家档案史料》和清朝孙佩的《苏州织造局志》中都有关“妆缎”的记载。 |
D.妆花和织金锦是南京云锦中具有代表性的两个品种,在明清以来的御用贡品中享有很高的声誉。 |
在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缎类服饰材料的特点或用途的一项是()
A.质地较厚,由于丝线交织的特殊结构,其中的一面具有平滑光泽的效果。 |
B.除了制作服饰外,还可用于宫廷帷幔垫榻的装饰,寺庙佛经的装潢、馈赠的礼物。 |
C.春节晚会主持人穿上用南京云锦制成的礼服,既显得雍容华贵,又可增添喜庆色彩。 |
D.倭缎在《红楼梦》中多次出现,《大清会典》有江宁织造局每年织倭缎六百匹的记载。 |
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红楼梦》中出现频率最高、花色品种最丰富的服饰是缎类服饰。 |
B.青缎的主要用途是制靴,春夏秋穿的靴子主要是用青缎制作的。 |
C.缎的种类十分丰富,《红楼梦》出现较多的是闪缎、青缎、妆缎、蟒缎、洋缎。 |
D.蟒缎服饰为帝王后妃、达官贵族所享用,并不是普通平民可以享用的。 |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题(12分,每小题3分)
近日,在一篇题为《一早白垩世鸟类的腿羽》的论文中,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
究所张福成和周忠和两位研究员就生活在1亿2千万年前的既保存有完好的腿羽、又保存有短的尾羽的鸟类化石进行了报道。
据介绍,在现存的飞行鸟类中,尾羽通常非常发达,羽轴粗长、羽片宽大,具有空气动力学特征,是飞行中产生升力的辅助器官,更是重要的飞行操控器官。发达的尾羽一方面可以像翅膀一样为鸟的飞行提供升力,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在起飞、降落和完成空中技巧动作方面发挥重要的操控作用。但是,在迄今发现的成百上千的鸟类化石中,除了有些种类保存有一对长长的、具有装饰功能的羽毛外,其他的尾羽都非常短。这与现代鸟类具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原始鸟类是如何完成起飞、降落和一些空中技巧动作等问题一直是个未解之谜。
这枚发现于辽宁西部的鸟类化石保存并不完整,头部骨骼仅保存下颌等少量骨片,头后骨骼也仅保存腹面的一半。然而在专家的眼里这件化石却成了一件不可多得的珍贵研究材料。它不仅尾部具有短短的尾羽,而且腿部还保存具有空气动力学特性的羽毛。周忠和说,具有空气动力学特性羽毛在原始鸟类腿部的发现,使他们获得了意外的收获和灵感。周忠和解释说,在这枚新发现的反鸟(中生代时期最常见的一类已绝灭的古鸟)小腿(胫跗骨和腓骨)外侧,羽毛的内、外侧羽片的非对称结构虽然并不明显,但是它们明显弯曲的羽轴(羽毛的中轴)已经使它们的空气动力学特性毋庸置疑。另外,这些羽毛的另一个特征是它们的长度已经达到了胫跗骨长度的二分之一左右,这样大小的有效负载用于操控起飞、降落及完成空中技巧飞行方面已是绰绰有余。
另外,在飞行起源演化上,新发现的反鸟化石也进一步支持了首先由科学家Beebe于1915年提出的有关鸟类飞行起源经历了“四个翅膀”阶段的假说。在该假说中,Beebe通过始祖鸟存在廓羽这一现象提出在始祖鸟之前存在一个具有四个翅膀的祖先,存在于后肢上的翅膀具有被动降落的功能。中国早白垩世鸟类腿羽的发现,也支持了始祖鸟具有腿羽的假说。
(摘自2004/10/25新华网,有改动)下列关于“反鸟”和“反鸟化石”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反鸟可能生活在中生代时期,属早白垩世。 |
B.这枚新发现的反鸟化石保存不够完整,头部骨骼仅保存下颌等少量骨片,头后骨骼也仅保存腹面的一半。 |
C.过去发现的鸟类化石和新发现的反鸟化石都有短短的尾羽,但只有后者能自由的飞翔。 |
D.新发现的反鸟化石的腿羽可以帮助反鸟轻松地完成起飞、降落及空中技巧。 |
关于这枚新发现的反鸟化石在科学研究上的重要意义,以下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过去从未发现过反鸟化石,这次发现有助于研究反鸟的生活习性。 |
B.这枚反鸟化石属于早白垩世鸟类化石,在专家眼中非常珍贵。 |
C.这枚新发现的反鸟化石是在辽西发现的,它能够说明辽西的古生态环境。 |
D.这枚新发现的反鸟化石腿羽有空气动力学特征,这点在以前的鸟类化石中没有发现。 |
关于“四个翅膀”阶段的假说,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个假说的内容是关于鸟类飞行起源演化方面的假说。 |
B.这一说法是科学家Beebe于1915年提出的,周忠和的新发现也支持了Beebe的看法。 |
C.Beebe认为在始祖鸟之前存在一个具有四个翅膀的祖先,存在于后肢上的翅膀具有被动降落的功能。 |
D.中国早白垩世鸟类腿羽的发现,证实了鸟类飞行演化经历了“四个翅膀”阶段的假说是正确的。 |
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这枚反鸟化石是由科学家张福成和周忠和发现的。 |
B.以前也发现过反鸟化石,但其骨骼形态与本次发现的不同。 |
C.这枚反鸟化石的发现,初步揭开了古代鸟类虽然尾短、但能够顺利完成飞行活动的谜底。 |
D.现存鸟类的飞行速度,主要靠发达的、具有空气动力学特征的尾羽控制。 |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下题
逃离
郭静娟
⑴门口有一棵树,矮矮的,向着横斜里舒展出几根粗粗的枝条,短短长长,树干上随意地点缀着些浓淡不一的绿。每每傍晚时分我从那里经过,看它在夕阳里静静站立,就像站立在油画里一般,说不出的拙朴和奇异。天边的云霞,有时绚丽,有时深沉,仿佛是多变的背景音乐,让它不变的姿态有了韵律。有一天,我终于为它驻足,在暮色里出神。
⑵学生时代的我们,没有丰富的生活,书本就是我们的天,不能沉醉却别无选择,按照程式完成一次次幼儿园、小、中、大学生的角色转换,终于可以逃离书卷校园,狂喜远不足以形容心情,纵然有着同吃同住的上铺姐妹,但各奔东西的伤感,怎么也挡不住我们匆匆离去的脚步。踏入绮丽的大千世界,看到生活正热情地招手,逃离的快乐如山高如水长。
⑶快乐只是一层薄薄的面纱,没有来得及细品就被一阵流浪的风吹远了。遥想生活的时候,它是美的形态,投身其中,才知道琐碎的日子流水无痕,夹杂着落叶缤纷,甚至有时锋芒般锐利。捷克作家米兰﹒昆德拉在他的小说《玩笑》中说:“受到乌托邦声音的诱惑,他们拼命挤进天堂的大门,但当大门在身后怦然关上时,他们发现自己是在地狱里。生活有时就是这样的黑色幽默,让渺小的人们难堪无助。”
⑷只有逃离。逃离成了我们的本能选择,某个地方,某个人,某项工作,某种羁绊,只要感觉不再需要不再快乐,我们就变得脚步匆匆,张望起别处的生活,彷佛那里到处闪耀快乐、自由、幸福、梦想的诱惑之花。可是,当我们怀着某种虚幻的愿望,极力想在生活的秋千上,荡到生命的最高处,最终回到的,却还是它原来的位置。
⑸生活在我们逃亡的背影里开怀大笑。我们早已成了生活的一分子,无处可逃。
⑹于是又开始喜欢旅行,希望别处的风景时时宜人,以为陌生和距离会滤去尘沙,呈现哪怕不真实的美丽。在千山万水中惊鸿一瞥,在浮光掠影中雁过无痕,却只是偶尔惊艳,少有惊心动魄。兴味盎然而去,带着些许失落归来,风景地从来热热闹闹,只是没有我们逗留的理由。
⑺心寂寞,世界所以寂寞。花开遍地,有人看到的依旧是满眼寂寥落寞。
⑻想起最心爱的诗歌之— ───王维的《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羡煞了诗人有那样的勇气,逃出芜杂的尘世,和明月为伴,和清风作友,自由地引吭高歌,仿若遗世独立,静美之极。可在那幅想像的图画里,我常常咀嚼出百般的孤独。空旷的世外山谷,让我有些不寒而栗。没有推窗邀月的情怀,没有把酒临风的洒脱,纵然逃到天涯海角,都是牢笼藩篱。可以逃离现实的喧嚣,终逃不了现代人那漫无边际的寂寞命运。
⑼生活的网无处不在。看着眼前这棵奇异的树,我明白,无需逃离。被刺痛着,也要承受。琐碎和锐利只是生活的假象,犹如玫瑰的刺,扎手之后是芬芳娇艳。与其逃离,不如归来。逃离是一种懦弱,沉醉是我们最好的归宿。就像那棵树,独自站立,也可演绎风情万种,醉了路人。生活不在别处,它躲藏在我们心里,微笑着等待我们转过身来。从全文看,“我”为什么会 “在暮色里出神”?
作者在文中叙写了哪几种逃离?请分条概述。
第⑺段中“心寂寞,世界所以寂寞”一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A.文章以逃离为线索,写逃离琐碎的不快乐的现实生活,去寻找风景地却无法逗留,欣赏寂静却耐不了孤独,以此揭示本文主题:人生就是在不断逃离。 |
B.文中把逃离校园的快感说成“如山高如水长”,这里越显得快乐,与进入社会实际所形成的反差就越大,作者运用对比手法,更能有力地凸显文章的意旨。 |
C.第⑹段表面上看是到陌生环境寻找快乐,其实质是逃离现有的、找不到快乐的环境。旅行至多只有瞬间的惊喜,而无法获得心灵的栖所,这充分说明逃离缺乏现实性。 |
D.作者引用王维《竹里馆》一诗,描绘了远离尘嚣的自由佳境,但又说无法忍受其背后的寂寞与孤独,想逃离现实,又不愿拒绝现实的诱惑,显示了人性的弱点。 |
E.文章把独自站立的树作为生活哲理的象征物,展示它的朴拙和奇异与万种风情,用来启示人们,面对现实,不逃离,应象那棵树一样,静静地立在那里,享受美好的生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遗传病的治疗
随着现代遗传学和医学的迅猛发展,人类对许多致病基因的成功分离,使人类能够深入洞察遗传性疾病的发病机理,并对其进行科学的诊断和治疗。白化病、苯丙酮尿症、镰刀型红细胞贫血病、遗传性家族性癌综合症、早老性痴呆、先天性肾上腺发育不全等几百种疾病基因,已经被克隆鉴定出来。人类基因组计划的飞速进展,使许多遗传性疾病的治疗手段与药物学、诊断学正经历着革命性的变化。许多疾病的治愈率大大提高,人的寿命将大幅度地延长。
基因治疗就是将正常的基因导入病人的细胞中,以取代病变基因,从而使病人能够表达自身不能合成的产物(蛋白质、酶等),或者通过关闭或降低异常基因的表达,达到治疗某些遗传病的目的。不过,基因治疗目前只针对体细胞,而不是针对生殖细胞。
但大部分的人类疾病不是百分之百由遗传决定的,如高血压、消化道溃疡、糖尿病,甚至大多数癌症等。受遗传决定的只是这些病的易感性。人类基因组的遗传多态性导致了个体的表型差异,引起不同群体和个体对疾病特别是对复杂疾病的易感性不同,对各种药物的耐受性不同,以及对环境因子的反应能力不同。这个领域的研究正在不断深入。
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飞速进展,预防医学必将从集体预防转为着重个人预防。婴儿出生后,它的大部分重要的基因将会得到检测。通过建立序列变异与表型、序列变异与疾病风险之间的关系,可把对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置于医学遗传学基础之上。于是,不仅可以知道一个人的先天遗传缺陷,医生还可以预测他在一生中将容易得什么病、不容易得什么病,从而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与提高疗效密切相关的还有药物基因组学。人们过去就知道,同一种药物的同一剂量对每个人的疗效可能不同,其中的重要原因是每个人的体质不同。可是究竟体质是如何不同,却不清楚。现在已经知道,人类基因组中有许多基因与各种药物的代谢有关,这些基因具有多态性,即每个人所具有的等位基因有所不同。药物基因组学为提高个体药物疗效和防止出现药物过敏提供了基础。
许多疾病,包括单基因遗传病与多基因遗传病,过去都是不能治的,而现在能治了,而且治疗手段越来越有效。这一方面给社会带来了福音,使病人解除或减轻了疾病带来的痛苦,延长了寿命;另一方面也使一些本来会在达到生殖年龄前就夭折的人得以繁衍后代。于是,它必然会对人类进化产生影响。具体说来,就是可能使人群中遗传病和决定疾病易感性的基因频率增高。可是由于人类已掌握治疗这些疾病的有效手段,所以不会对个体造成严重问题。当然,更好的办法是通过产前诊断,尽量使携带这些疾病基因的人不把疾病基因传给后代,以降低人群中遗传病的发病率。下列关于遗传性疾病的治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人类基因组计划的飞速进展,使许多遗传性疾病的治愈率大大提高,人的寿命将大幅度地延长。 |
B.基因治疗是治疗遗传性疾病的有效手段。具体说就是,通过改造病人的某些基因或改变病人基因的某些特性,可以达到治疗遗传性疾病的目的。 |
C.许多遗传性疾病过去都是不能治的,而现在能治了,而且治疗手段越来越有效。 |
D.有效治疗遗传性疾病虽然给社会个体带来福音,但它也给整个人类的进化产生负面影响。 |
关于“易感性”和“多态性”,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易感性是指一个人容易得什么病、不容易得什么病,从而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
B.一个人的疾病易感性是由其遗传基因决定的。 |
C.遗传的多态性导致了不同个体对疾病的易感性的不同。 |
D.人类基因组遗传多态性决定了预防医学必将从集体预防转为着重个人预防。 |
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白化病、苯丙酮尿症、镰刀型红细胞贫血病、遗传性家族性癌综合症、早老性痴呆、先天性肾上腺发育不全等都属于遗传性疾病,目前人类已经完全有能力治愈这些疾病。 |
B.随着现代遗传学和医学的迅猛发展,许多遗传性疾病的治疗手段与药物学、诊断学正经历着根本性的变化。 |
C.人类已经成功地克隆出几百种疾病的基因,而且克隆速度不断加快。 |
D.现在我们不仅知道相同剂量的同一药物对每个人的疗效不尽相同,而且知道它是由某些与药物代谢有关的基因的易感性和多态性决定。 |
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由于高血压与遗传有关,所以如果某人的父亲得了高血压,那么某人就一定会得高血压。 |
B.随着人类对遗传疾病治疗手段越来越有效,人群中遗传病和决定疾病易感性的基因频率也越来越高。 |
C.人类已经能够通过产前检查诊断,结合针对生殖细胞的基因治疗,有效地使携带这些疾病基因的人不把疾病基因传给后代,以降低人群中遗传病的发病率。 |
D.少数疾病是百分之百由遗传决定的,对于这类疾病,目前尚没有有效的治疗手段。 |
阅读下面短文,回答下题。
儒家道统:专制皇权制衡力量
王思睿
以往,人们常常把专制主义与“封建社会”和“孔孟之道”联系在一起。现在,历史学界已经达成共识,专制主义与封建主义原则本是两种不相容的政治理念和制度。而专制主义和孔孟之道的关系,尚待进一步澄清。
首先,汉武帝“废黜百家,独尊儒术”后的儒学,已经不是原汁原味的“孔孟之道”,诸如“君臣友道”之类的观念已经从元典中消失了踪迹。其次,儒学也并非专制主义的主要思想资源。有人认为,法家在缔造中国专制主义传统的过程中,其作用绝不亚于儒家。儒家作用不过是替法家冷酷无情的专制主义“缘饰”①而已。所以自古至今一直有“儒表法里”或“阳儒阴法”的说法。最后,即使是董仲舒以后的儒学对于皇权专制主义也有一定的制约作用。
汉代儒家竭力把学准宗教化。它以渲染“天人感应”“灾异之变”的方式,来节制皇帝的行为。董仲舒说:“刑罚不中则生邪气……上下不和则阴阳缪戾而孽生矣。”人君的“貌、言、视、听、思”五种行动如有不当,就会引起五行的变化和四季的失常。这些言论用“天”来警示和恐吓人君,对肆无忌惮的皇权多少有一点威慑性。
韩愈、二程、朱熹等人开创的宋明理学或称道学,演绎出一个“尧以是传之舜,……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以后又经韩愈、朱熹传之后世的儒家“道统”。道统首先是思想学术的统系和精粹,认为《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中所表达的儒家思想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真谛,把“道统”从“政统”“皇统”中独立出来甚至凌驾于后者之上,就可以用“圣人之言”来拒绝和匡正当朝执权柄者的悖谬之言、随意之政。道统也体现为古来贤君良臣面对各种情形时的行为举止,构成一种政治典范和道德楷模,即使贵为天子也必须从小学习和终生遵循。
一方面用“天命”来恐吓“人君”,一方面用“道统”来干预“政统”,儒学和儒士对于皇权专制主义构成一种事实上的制衡力量。如果从权力制衡的角度来理解,就不好说儒学思想纯粹是专制主义的工具。
注①“缘饰”,原指给衣服镶花边。此处通“文饰”,指给某些言论、措施找根据。下列各项所述内容不属于作者用来澄清“专制主义与孔孟之道关系”的一项是()
A.专制主义与封建主义原本是两种不相容的政治理念和制度。 |
B.董仲舒以后的儒学对于皇权专制主义有一定的制约作用。 |
C.在缔造中国专制主义传统的过程中,法家的作用绝不亚于儒家。 |
D.汉武帝以前的“孔孟之道”原本就包含着诸如“君臣友道”之类的观点。 |
对文中关于“儒家道统”的说法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儒家道统”独立于“政统”“皇统”之外,甚至凌驾于它们之上,起到一种制约作用。 |
B.“道统”就是古代贤君良臣面临各种情形时的行为举止,是一种政治典范和道德楷模。 |
C.宋明理学认为“儒家道统”源自尧舜,历经孔孟等人,由韩愈、朱熹传之后世。 |
D.“儒家道统”是儒家思想学术的统系和精粹,它认为儒家思想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真谛。 |
根据文中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儒表外里”或“阳儒阴法”,表明法家是专制主义的思想资源,而儒家不是。 |
B.汉代儒家认为,五行的变化和四季的失常都是由人君的行动不当而引起的。 |
C.为防止执政时有悖谬之言和随意之政,古代天子需从小学习和终生遵循儒家道统。 |
D.“天人感应”“灾异之变”对警示和恐吓人君、制约皇权起了决定性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