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0—1952年中国农村不同阶层人口及其占有土地比重变化表
材料三 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负不再过穷困生活的基本保证,因此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发展部分集体所有制的农业生产合作社,以建立对农业和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基本上把资本主义工商业分别纳入各种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以建立对私营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
——1953年1月1日社论
请回答:
(1)观察材料一表格,我国土地所有制形式发生了怎样的改变?导致这一改变的直接原因是什么?(2分)
(2)材料二中图片反映的是同一重大历史事件,请你写出这一事件的名称和意义。(2分)
(3)依据材料三回答: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指的是什么?请根据材料试举一例说明为努力实现“最高利益”此时的新中国的重要改革措施是什么?(2分)
阅读下列材料:
我好比凤阁阶前守夜的黄豹,母亲呀,我身份虽微,地位险要,如今狞恶的海狮扑在我身上,啖着我的骨肉,咽着我的膏脂;母亲呀,我哭泣号啕,呼你不应。母亲呀,快让我躲入你的怀抱!母亲,我要回来,母亲!——闻一多《七子之歌·香港》
请回答:
⑴材料中的“我”、“母亲”、“海狮”各指什么?
⑵材料中“我”最早是如何被割占的?材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⑶“我”是何时回到母亲怀抱的?这一事件从因果关系方面说明了什么道理?
阅读下列材料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但是他们掠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我要回来!……”——《七子之歌·澳门》
请回答:
⑴这首歌曲的名称是什么?作者是谁?
⑵歌词中的‘MACAU’是指什么地方?“母亲”又是指谁?
⑶是谁掠去了‘MACAU’,她在外漂泊了多久才回到母亲怀抱?她又在什么时候根据什么回到“母亲”的怀抱?
⑷“母亲”是按什么方针让她回来的?这一方针是由谁提出来的?最初是为解决什么问题提出来的?
⑸根据这一方针,“母亲”的哪一孩子在什么时候也回到母亲的怀抱?
我国为什么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
阅读下列材料:
“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族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歌曲《爱我中华》
请回答:
⑴我国一共有多少个少数民族?
⑵中国共产党在筹建新中国的时候,提出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什么政策?实行此政策有什么意义?
⑶我国对少数民族实行什么原则?有什么意义?
提建议:你以一个改革开放者的身份收集身边农村或城市改革开放的资料,提出你认为哪些还可以进一步改革开放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