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3世纪,以法国为主的中世纪文化兴盛地区出现“大翻译”运动,借助基督教会的资金和阿拉伯的译本把大量希腊名著介绍到西欧。13世纪后半期新文化萌发之际,意大利学者、诗人以及艺术家多赴法国学习观摩。这一现象说明了
| A.古典文化最早在西欧复兴 |
| B.文学是文艺复兴反教会最初的工具 |
| C.中世纪黑暗被东西方文化交流驱散 |
| D.西方近代文化与中世纪文化有承继关系 |
2下图分别反映了汉、唐、明、清四朝中枢的演变过程,空白处应该填写 ()

| A.三公九卿制 | B.三省六部制 | C.二府三司制 | D.一省制 |
1唐代诗人刘禹锡在《竹枝》(六)中写道 “杨柳青青江水平, 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 道是无晴却有晴。”词中描写的是二十四节气中的()
“上海轮船招商局(洋务派创办的民用工业之一)创立后三年内,外轮就损失了1300万两白银;湖北官办织布局开办后,江南海关每年洋布进口减少10万匹。”这表明洋务运动
| A.能使中国走向富强道路 | B.对外国经济势力扩张起了一些抵制作用 |
| C.培养了一批技术人员和科技人才 | D.为民族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
1889年,一个高大而粗陋的钢铁架子耸立在了巴黎市中心,它就是埃菲尔铁塔,虽曾一度引起时人非议,但很快成为巴黎的象征和时代的象征。埃菲尔铁塔之所以成为“时代的象征”,与世界上哪一重大事件相关
| A.法国大革命 | B.第一次世界大战 |
| C.第二次科技革命 | D.巴黎世博会 |
全球因焚烧矿物燃料而释放出的以二氧化碳形式存在的碳排放量节节攀升,产生的温室效应必然导致全球气候变暖。这种现象的出现起始于
| A.经典力学体系的形成 | B.蒸汽机的大量使用 |
| C.发电机等发明的出现 | D.人类对核能的利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