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天地。……因而使正在崩溃的封建社会内部的革命因素迅速发展。”这里的“革命因素”是指
A.“价格革命”和“商业革命” |
B.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资产阶级的壮大 |
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建立 |
D.贸易中心的转移和货币地租的兴起 |
马克思就英国对印度的殖民统治曾指出:“问题并不在于英国是否有权利来征服印度,而在于印度被不列颠人征服是否要比被土耳其人、波斯人或俄国人征服好些。”下列观点最切合马克思这一论述的是
A.英国有权利征服印度 | B.英国侵略印度具有双重作用 |
C.先进文明侵略落后文明值得肯定 | D.落后文明难以征服先进文明 |
人们在历史研究中,由于立场和观点的差异,对历史事件的解释也会有差异。对哥伦布航行到美洲这一事件,过去欧洲人总以欧洲为中心来理解;美洲土著人则立足自身看问题;在当今全球史观引导下,人们又有了新认识。下列用词正确反映了上述说法的排列是
A.发现;侵犯;文明相遇 | B.文明相遇;发现;侵犯 |
C.侵犯;发现;文明相遇 | D.发现;文明相遇;侵犯 |
下表为改革开放前上海择偶标准比例统计表。导致这一状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年代 项目 |
1949—1966 |
1967—1976 |
家庭出身 |
26.6% |
28.85 |
政治面貌 |
30.5% |
23.5% |
学历 |
10.6% |
11.7% |
A.传统观念根深蒂固 B.政治主导社会生活
C.市场经济逐步建立 D.知识分子地位提高
下组图片所示事件发生后,农村经济体制出现重大变革,农民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的是
A.人民公社好 | B.把大跃进的战鼓敲得更响 |
C.农民申请加入合作社 | D.农民领取联产承包合同 |
清末一首名为《报馆》的竹枝词写道:“是非曲直报中分,一纸风行四海闻。振聩发聋权力大,万般提创总由君。”对该词的恰当解读是
A.当时报刊言论不受限制 | B.民众的文化水平普遍提高 |
C.报纸已成为党的宣传工具 | D.报纸的社会功能已被认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