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书中说:“17、18世纪时,英国的纺织业靠着差不多100%关税的保护,避免了廉价的印度纺织品的进口冲击。直到成为全世界生产效率最高的国家,英国才拆掉这些壁垒。即使在19世纪末自由贸易的鼎盛期,印度作为英国殖民地,仍然是自由贸易的禁区,多种工业品的市场基本上只准英国人插足。”材料旨在说明
A.英国始终固守贸易保护主义政策 |
B.工业革命瓦解了英国的贸易壁垒 |
C.英国的贸易政策取决于国家利益 |
D.英国与印度之间的不平等贸易关系 |
1939年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后,英国首相张伯伦对希特勒的行动提出疑问:“这是旧的冒险行动的终结呢,还是新的冒险行动的开端?……这是武力征服世界计划中的一个步骤吗?”这段材料( )
A.表明张伯伦的思想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
B.说明英国放弃了绥靖政策 |
C.反映出英德矛盾趋于激化 |
D.表明张伯伦仍然顽固地坚持绥靖政策 |
德、日法西斯专政建立过程中表现出的共同点是
A.法西斯分子利用经济危机引起的政治危机发展势力 |
B.取缔其他政党,建立独裁统治 |
C.利用军队中的法西斯势力发动兵变夺权 |
D.依靠法西斯党进行欺骗宣传 |
《凡尔赛和约》最能体现英国愿望的是关于
A.领土问题的规定 | B.殖民地问题的规定 |
C.军事问题的规定 | D.赔款问题的规定 |
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能够协调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因为
A.帝国主义各国力量对比发生变化 |
B.两次会议签订的条约公正合理 |
C.各国都需要和平安定的环境 |
D.都属于协约国集团,具有合作的基础 |
英、法这两个昔日战场上的盟友却在巴黎和会上怒目相对,甚至以退会相威胁,两国的矛盾焦点是
A.远东与太平洋利益之争 |
B.国联的组织方式和控制权之争 |
C.海军军备和其比例之争 |
D.欧洲大陆均势与霸权政策之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