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1953~1965年我国资金流动情况表
|
1953~1957 |
1958~1962 |
1963~1965 |
流入重工业的资金(%) |
38.7 |
54.9 |
48 |
流入农业的资金(%) |
7.6 |
11.4 |
18.4 |
流入其他部门的资金(%) |
53.7 |
33.7 |
33.6 |
决定上表中资金流向的主要因素是
A.经济发展规律 B.国际环境影响
C.国家经济政策 D.产业结构调整
观察下列两幅图,其变化反映的历史脉络是
图1图2
A.从地方分权到中央集权 | B.从设立郡县到设置行省 |
C.从土地私有到土地国有 | D.从官僚政治到贵族政治 |
下表为威廉.兰格《世界史编年手册》的一页。据此,对当时世界局势认识最准确的是
A.美苏两极完全控制了世界 |
B.世界处在美苏冷战格局之中,但新的力量已经孕育 |
C.北约和华约已经进人战争状态 |
D.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阵营对峙局面出现 |
“他们对苏联这项事业先表示怀疑,后表示兴趣。但他们仍对苏联人缺乏自由、住屋糟糕、消费品匮乏感到震惊,不过他们也同意这项事业让苏联在二次世界大战中有极大的贡献。”“这项事业”应该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 | B.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
C.五年计划的实行 | D.农业集体化运动 |
下列情景有可能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西欧国家的是
A.投资者抛售美元购买黄金发了财 | B.使用欧元购买商品 |
C.实现了经济、政治、军事一体化 | D.国民经济呈现高速增长 |
某科学家逝世后,媒体这样评价:“在我们这一时代物理学史中,他现是,将来也还是人类宇宙中有头等光辉的一颗巨星。……他也许比牛顿更伟大,因为他对于科学的贡献,更加深刻地进入了人类思想基本概念的结构中。”这位科学家是
A.达尔文 | B.爱迪生 | C.普朗克 | D.爱因斯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