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是不同时期《人民日报》关于美国报道的不同态度文章数量统计表。该表可以说明
|
1960年第一季度 |
1975年第一季度 |
1985年第一季度 |
积极报道 |
0 |
2 |
51 |
消极报道 |
323 |
81 |
88 |
中性报道[ |
16 |
10 |
224 |
A.外交关系的变化影响新闻报道
B.国家实力成为新闻报道的基础
C.新闻报道追求客观性和时效性
D.新闻报道中意识形态观念消除
下表所列内容为中国某一时期的历史特征。这一时期文化领域的成就是()
A.出现了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
B.开始出现私人讲学,教育学术下移 |
C.发明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司南” |
D.中国以计算为中心的数学体系形成 |
【原创】《海国图志》由魏源在1842年著成,但在中国并未激起多大涟漪,在国内只印刷了千册左右。而《海国图志》在日本却大受欢迎,从1854年到1856年,日本出版的《海国图志》选本就有21个版本之多,占同一时期日本出版的世界史地著作的一半。以下对中日两国对待《海国图志》态度的理解和认识,解读不够准确的是()
A.对《海国图志》态度的差异性,为两国近代化埋下伏笔 |
B.此时期中日两国的宣传规模有较大差异,日本大于中国 |
C.鲜明体现了日本善于学习他国先进文化的独特民族特质 |
D.中国长时期的东亚文化中心地位,是一个巨大文化包袱 |
【改编】到20世纪四五十年代,美元代替了英镑成为国际储备货币,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金融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对该金融体系的认识和理解,解读不准确的是( )
A.该金融体系既有利于美国,也有利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 |
B.自此以后,美元的中心主导地位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
C.该货币体系在较大程度上稳定了二战后初期的金融秩序 |
D.凸显了美国经济发展的巨大成功,处世界经济中心地位 |
恩格斯说:“在法国,为行将到来的革命启发过人们头脑的伟大人物,本身都是非常革命的。”他们的“革命”性主要表现在()
A.肯定人性 | B.信仰上帝 | C.提倡理性 | D.宣传科学 |
下图是对近代文献使用“革命”、“维新(含改革、改良)”的次数统计。对该图解读不正确的是()A.两A. 词使用次数开始增加与民族危机的加深密切相关
B.1906年的两词使用情况说明革命力量超过改良势力
C.1926年的两词使用情况受到了国民革命运动的影响
D.两词使用次数能够体现改革与革命势力的消长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