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作家鲍里斯·帕斯捷尔纳克(1890--1960年)在1957年发表的小说《日瓦戈医生》是“解冻文学”的代表作,小说真实地反映了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心态。“那个时代”的苏联
| A.打破了斯大林模式的束缚 |
| B.在美苏争霸中占据绝对优势 |
| C.工业企业可以租借、租让 |
| D.大量城乡劳动力去垦荒种粮 |
孔子主张社会和谐,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孟子主张“政在得民”。这些主张产生的共同社会背景是()
| A.社会长期动荡不安 | B.百家争鸣趋于合流 |
| C.奴隶制度全面崩溃 | D.封建制度逐步建立 |
在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的舞台上,演员们手持竹简高声吟唱“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并多次出现巨大的“和”字。它所蕴涵的思想同“仁”、“礼”一脉相承,都源于
| A.法家 | B.道家 | C.儒家 | D.墨家 |
在人类文明发展的今天,面临着技术进步与战争灾难、经济发展与道德沦丧并存等问题。早在1988年,世界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在巴黎集会上就发表宣言称:“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多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此中“智慧”是指
| A.“兼爱”和“尚贤” | B.“仁”和“德治” | C.“克己复礼” | D.“有教无类” |
中国近代史上,先进的中国人不断向西方学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魏源提出“帅夷长技以制夷”,姓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第一人 |
| B.洪仁玎提出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天朝田亩制度》 |
| C.康有为主张实行民主政治制度,推动维新变法运动 |
| D.孙中山仿效英国政治体制,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1913年,泰戈尔凭借其著名长诗《吉檀迦利》荣获了诺贝尔文学奖。得奖评语这样写道:“由于他那至为敏锐、清新与优美的诗;这诗出之以高超的技巧,并由他自己用英文表达出来,使他那充满诗意的思想业已成为西方文学的一部分。”材料反映了当时世界文学发展的特点是
| A.东方文学开始占据主流地位 | B.东西方文学已融为一体 |
| C.东西方文化的融合,东方文化得到世界的承认 | D.东方文化从属于西方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