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第一张《新华日报》于民国二十七年创刊,有《蒋委员长告国民书》:“中国持久抗战,其最后决胜之中心,不在各大都市而实寄于全国之乡村与广大强固之民心。”还有彭德怀撰写的专论,文章从华北抗战的新形势,五个月来抗战的收获,抗战中遭遇严重失利的原因,持久抗战胜利的因素四个方面论述八路军对抗战形势及抗战任务的认识。对上述资料所给的信息认识不正确的是

A.报纸在争取民族生存独立的战斗中起到鼓动前进的作用
B.抗战相持阶段到来,报纸凸显了国共两党团结抗日的精神
C.国共双方都强调了全民抗战、持久抗战的决心
D.八路军深入敌后开展游击战,以牵制日军,配合国民党友军协同作战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容易
知识点: 抗日战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工业革命后,酒吧、咖啡馆成为流行的小型聚会和休闲解闷场所,歌剧、舞剧、马戏、杂技和舞会等成了雅俗共赏的文娱活动。这表明工业革命后

A.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生活节奏加快
B.贫富分化差距拉大,社会关系变化
C.家庭规模日渐缩小,教育日益普及
D.生活内容日益丰富,生活质量提高

清朝文人管同(1780—1831)在其著作《禁用洋货议》写到:“数十年来,天下靡靡然争言洋货,虽至贫者亦竭蹶而从时尚”。其言论说明了

A.鸦片战争后洋货大量涌入中国
B.洋货输入使消费观念发生变化
C.清朝政府放弃重农抑商的政策
D.清朝文人思想观念的保守落后

《唐六典》记载:“凡市,以日中击鼓三百下而众议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下,散。”晚唐诗人王建的诗:“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对这些记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唐六典》中已有关于夜市的记载
B.文学作品对夜市的描写都不可靠
C.记载失实,夜市在唐代不可能出现
D.可能说明唐代的市有突破性发展

“就如中国的农民,欧洲使用木制农具时,他们已经用铁犁耕田。而当欧洲也使用铁制农具时,他们仍在使用铁制农具。中国人把一种经济体制和社会结构运用到很高的水平,却没想到要改善和替代它。”这一现象反映的实质性问题是

A.自然经济的脆弱性 B.欧洲经济后来居上
C.铁犁技术更新缓慢 D.小农经济的停滞性

1950年1月18日新华社评论指出:“北京市军管会要收回的不是任何领事馆的‘办公地点和产业’,而是某些外国根据不平等条约而占据的中国地产。”这反映了当时我国的外交政策是

A.“一边倒” B.“另起炉灶”
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D.“求同存异”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