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如中国的农民,欧洲使用木制农具时,他们已经用铁犁耕田。而当欧洲也使用铁制农具时,他们仍在使用铁制农具。中国人把一种经济体制和社会结构运用到很高的水平,却没想到要改善和替代它。”这一现象反映的实质性问题是
| A.自然经济的脆弱性 | B.欧洲经济后来居上 |
| C.铁犁技术更新缓慢 | D.小农经济的停滞性 |
1956年毛泽东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这一方针主要在哪两个领域开展()
①政治领域②文学艺术领域③经济领域④科学研究领域
| A.①③ | B.②③ | C.①④ | D.②④ |
新世纪新阶段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根本指针是()
| A.马克思主义 | B.毛泽东思想 | C.邓小平理论 | 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主要回答了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 A.“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 |
| B.“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重大问题 |
| C.全国人民建设小康社会的方向问题 |
| D.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如何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
邓小平理论是在继承和发展毛泽东思想,集中全党全国人民智慧的基础上创立的。在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理论的发展性主要体现在()
| A.实事求是的思想原则 |
| B.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中国国情相结合 |
| C.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
| D.满足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 |
“文革”结束后,两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指的是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和()
| A.《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
| B.1982年9月邓小平中共十二大开幕词 |
| C.1987年中共十三大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理论 |
| D.1992年初邓小平“南方讲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