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士钊曾说:“提倡新文学,自是根本救济之法,然必其国政治差良,其度不在水平线下, 而后有社会之事可言。文艺其一端也。欧洲文事之兴,无不与政事(即政论)并进。”作者意在说明
A.文化领域长期存在泛政治化的倾向 |
B.政论在近代社会转型中的主导作用 |
C.新文化运动对社会进步的影响有限 |
D.政治革命与文学改良具有同等作用 |
某学习小组以“中国印刷术的发展历程”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收集到了历史资料唐代《金刚经》卷子,该资料卷末有“咸通(唐懿宗年号)九年四月十五日王玠敬造”的字样。四位同学各抒已见,你认为其中最恰当的说法是()
A.资料卷末的纪年说明唐朝就已有了活字印刷术 |
B.印刷术是宋代毕升发明的,此件可能是伪造的 |
C.这一资料证明唐代已开始印刷术的发明与研究 |
D.佛教的传入是印刷术产生的根本原因 |
钱乘旦《现代文明的起源与演进》中这样评价理学:“它的丰富性与普遍性使中国统治者与士大夫相信儒家学说已穷尽世界一切真理。中国既是天下中心,并有着辉煌的、无与伦比的历史与成就。那么中国之外的‘夷务’就不在中国人关心的范围之内。”由此可见理学()
A.排斥儒学以外的一切思想 | B.博大精深但有一定封闭性 |
C.概括了世间所有自然规律 | D.内容丰富、探索世界本源 |
董仲舒说:“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对这段话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宣扬“天人感应”学说 | B.要求君主遵循天道,施行仁政 |
C.反映了董仲舒对儒学的新发展 | D.君主的地位不是不可动摇的 |
史载汉初曹参为相时,任官选用不善辞令的忠厚长者,而对追逐功名利禄之徒一概不用;省事节用,量刑从宽;对下属不苛察细过,虚怀自持。这种施政思想符合()
A.儒家学说 | B.墨家学说 | C.法家学说 | D.道家学说 |
若写一篇集中反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科教文发展的专稿,请你确定一组体现其发展的“关键词”。准确的一组是
A.“双百”方针南优2号合成牛胰岛素![]() |
B.“两弹一星” “星火计划”载人飞船“985工程” “反思文学” |
C.“863计划”《义务教育法》“211工程” “科教兴国” “两个务必” |
D.“三个面向”“五讲四美” “伤痕文学”“银河Ⅱ号” “希望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