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二十一世纪是海洋开发与利用的世纪,请围绕“海洋”这个话题回答以下问题:
(1)下图是我们从海水中提取镁的流程图:
①上述一系列转化过程中,属于中和反应的是 (写化学方程式)
②对于如何在海水制镁过程中沉淀镁离子,甲、乙、丙三位同学各自提出自己的设想,
甲:直接往海水中加入石灰乳;
乙:高温加热蒸发海水后,加入石灰乳;
丙:向晒盐后的卤水(既母液)中,加入石灰乳。
通过分析比较,你认为 的设想最为经济合理(选填“甲”、“乙”或“丙”)。
(2)关于海水“制碱”中得到的“碱”的成分,甲同学认为是氢氧化钠,乙同学认为是碳酸钠,为确定这个“碱”是氢氧化钠还是碳酸钠,甲、乙同学各做了以下两个实验:
①甲同学向“碱”溶液中加入酚酞,观察到酚酞变红,于是认为“碱”是氢氧化钠。
②乙同学向“碱”溶液中加入硝酸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于是认为“碱”是碳酸钠。
你同意 (填“甲”或“乙”)同学的观点,请指出另一个同学实验的不合理之处 。
(3)从海水晒盐留下的“苦卤”中加工得到不纯的硫酸镁晶体,其中含有少量氯化钠,根据下图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①T1℃时,等质量的水中达到饱和时溶解的硫酸镁质量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氯化钠的质量。
②T2℃时,向50g水中加入50g硫酸镁,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 。
③要除去少量的氯化钠,得到较纯净的硫酸镁,可采用的方法是 (填“A”、“B”或“C”)。
A.过滤
B.蒸干水分
C.将T2℃硫酸镁的饱和溶液升温,析出晶体后过滤
下图是日常生活中使用的铁钉,请用化学符号表示下列带点的部分:
(1)铁钉中的主要成分是;
(2)标出铁锈主要成分中铁元素的化合价;
(3)铁钉与酸反应而产生亚铁离子;
(4)若将生锈的铁钉放入稀硫酸中其表面的铁锈将反应生成硫酸铁。
实验室有一气体发生装置产生的无色气体可能含有H2、CO、CO2、HCl中的一种或几种,现将气体通过以下装置。
实验现象如下:B处由紫色变成红色;C处有白色沉淀生成;D处有白色沉淀生成;F处由黑色变成红色;G处由白色变成蓝色;H处无现象。
(1)无色气体肯定含。
(2)由长颈漏斗加入的酸是,锥形瓶中装入的固体是少量和的混合物。
(3)E装置是为了排除对验证的影响。
(4)E装置中浓硫酸(选填“能”或“不能”)换成浓氢氧化钠。
(5)如果B装置中的试纸不变色,则可省去、装置(填装置代号)。
某同学对一瓶失去标签的溶液进行鉴定,并测定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他进行了如下实验:
(1)取少量该溶液,倒入一洁净的试管中,加入少量稀硫酸和稀硝酸的混合溶液出现白色沉淀,他由此得出的结论是原溶液中含有离子;
(2)从试剂瓶中取5克溶液,倒入一洁净的烧杯里,加入0.5毫升的稀硝酸,然后用滴管滴入AgNO3溶液,出现白色沉淀。他由此得出的结论是原溶液是溶液,继续滴加AgNO3溶液至不再生成沉淀为止;
(3)将(2)中得到的液体进行过滤,在此玻璃棒的作用是;
(4)将(3)中得到的沉淀物取出充分干燥后称量其质量为0.1克,若沉淀的相对分子质量为n,原溶液中溶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m,则原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5)在上述实验中,有一处错误操作是。这一错误操作对所测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影响是。(填“偏大”或“偏小”)
铁粉和硫粉以适当的质量比混合,堆放在石棉网上,然后用烧红的玻璃棒一端接触混合物,这时部分混合物迅速变红热状态,撤离玻璃棒后,反应继续进行,直至全部混合物都呈红热的状态,冷却后得到一种黑色的固态物质。
(1)该黑色固态物质在物质分类上属于(选填“酸”、“碱”、“盐”或“氧化物”)。
(2)铁与硫的反应是反应(选填“吸热”、“放热”或“既不吸热也不放热的”)。
(3)可以证实反应中铁已从游离态变成化合态的方法是。
(4)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5)从理论上计算,为使铁粉和硫粉都能全部反应,两者最佳质量比应是。
长期暴露在空气中的氢氧化钠易吸收空气中的而变质。为检验其是否变质,请选择三种不同物质类别(酸、碱、盐)的试剂进行实验,写出所选试剂的化学式:酸;碱;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