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将两支燃着的蜡烛罩上玻璃杯,可以看到高的蜡烛先熄灭,低的蜡烛后熄灭,同时还观察到茶杯内壁变黑。由此我们可以得到启发:从着火的高层房间中逃离,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用湿毛巾捂住口鼻,沿墙角伏低身子迅速爬向安全出口 | B.成站立姿势跑出 |
C.直接坐电梯下来 | D.打开窗户跳出 |
下列有关实验操作叙述正确的是()
A.排水法收集氧气,观察到水中冒气泡就可收集 |
B.称量氢氧化钠固体时,在天平两边各放一张质量相同的纸 |
C.稀释浓硫酸时,将浓硫酸慢慢注入量筒中 |
D.蒸发食盐溶液制晶体,待蒸发皿中出现较多量固体时停止加热 |
对下图所示的蜂窝煤燃烧进行如下的探讨,并得出相应的正确解释。其中依据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A.煤燃烧完后煤灰质量比煤的质量轻。解释:煤燃烧后产生CO2等气体逸出 |
B.在煤炉上方放一壶水不能防止CO中毒。解释:CO难溶于水 |
C.将煤做成蜂窝状就更易燃烧。解释:蜂窝状的煤与空气接触面积增大 |
D.煤燃烧正旺时将炉门关上,煤的上方火焰呈蓝色。解释:此时O2不足且产生的CO在燃烧 |
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海水淡化 | B.氢气吹肥皂泡 | C.煤燃烧 | D.干冰升华 |
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和乙的饱和溶液,从t1℃升温到t2℃,仍是饱和溶液 |
B.t1℃时,甲、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
C.t1℃时,甲和乙各30g分别加入70g水中,均能恰好完全溶解 |
D.t2℃时,在100g水中放入60g甲,形成不饱和溶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