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实验提倡绿色环保,对实验装置进行微型化改进是一条很好的途径。图甲是实验室制取并检验CO2的装置,图乙是对图甲实验装置的“微型”化改进后的装置。
(1)图乙中微型塑料滴管在实验中的作用与图甲中的 仪器相同(填字母编号)。
(2)通常用甲装置完成该实验需要的盐酸是“微型”实验装置用量的10倍,采用“微型”实验装置具有的优点是 。
(3)用乙装置完成“制取并检验CO2”的实验,消耗了0.73克10%的盐酸。请计算实验过程中产生CO2的质量是多少克?
某简易制氧装置的示意图如图,其原理是通过撞击火帽触发启动装置产生热量,使产氧药块分解而持续释放氧气。
(1)装置中过滤层的作用是 。
(2)若产氧药块由氯酸钾(KClO3)和二氧化锰等组成,为得到一个人呼吸2小时所需氧气的量(折算后质量为48g),计算产氧药块中至少含氯酸钾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
关于燃烧的研究是一项重要的课题。某小组以“探究燃烧的奥秘”为主题开展项目式学习。
【任务一】认识燃烧
(1)酒精、煤(含硫)、天然气是生活中常见的燃料,下列不属于三者燃烧共有的现象是 (填字母序号)。
A.发光
B.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C.放热
D.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2)写出酒精(C2H5OH)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任务二】探究燃烧的条件及质量变化
(3)该小组同学按下列实验步骤开展探究。
步骤1:室温下,按如图组装装置,装入药品,称量装置总质量为m1g。
步骤2:将锥形瓶浸入80℃的热水中,观察现象。
步骤3:取出装置,恢复至室温并擦干锥形瓶;打开止水夹K1和K2,从K1处缓慢通入约50mL氧气,再关闭K1和K2,称量装置总质量为m2g。
步骤4:将锥形瓶再次浸入80℃的热水中,观察现象。
步骤5:取出装置,恢复至室温并擦干锥形瓶,称量装置总质量为m3g。
①通过上述实验,能证明燃烧需要氧气的实验现象是 。
②m1、m2、m3的大小关系是 。
【任务三】调控燃烧
(4)报道显示:国内外一些煤田因发生煤层自燃,带来了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一旦煤层自燃,请给出一条合理的灭火建议 。
【任务四】再探铁的燃烧
(5)查阅文献:颗粒直径为20~30nm的铁粉,在空气中会发生自燃生成氧化铁。
结合已有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①影响铁燃烧的因素有 (至少答出2点)。
②铁与氧气反应的条件不同,产物不同。若5.6g铁与氧气反应可得ag产物,且铁无剩余,则a的取值范围是 。
人体所需的维生素C(化学式为C 6H 8O 6)主要从蔬菜、水果中摄取,计算:
(1)维生素C中碳、氢、氧三种元素质量的最简整数比为 。
(2)现有溶质质量分数为1%的维生素C的溶液300g,若配制成溶质质量分数为0.3%的维生素C的溶液,问需要加水的质量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小苏打(NaHCO 3)是发酵粉的主要成分,可用于制作发面食品。化学兴趣小组为测定某品牌小苏打样品(含NaCl杂质)中碳酸氢钠的含量做了如下实验:将该样品17.1g放入锥形瓶中,加水全部溶解后,得到208.8g样品溶液,向该样品溶液中不断加入稀盐酸(如图),反应过程中锥形瓶中溶液质量的变化如下表所示。(忽略CO 2在水中的溶解)
加入稀盐酸的总质量/g |
25 |
50 |
75 |
锥形瓶中溶液的质量/g |
229.4 |
250 |
275 |
试计算:
(1)当加入25g稀盐酸时,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是 g。
(2)17.1g小苏打样品中NaHCO 3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下同)。
(3)当锥形瓶内样品溶液中的碳酸氢钠与加入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时,锥形瓶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至0.1%)
洁厕灵的有效成分为HCl,李强同学测定某品牌洁厕灵中HCl的质量分数。他将100.0g洁厕灵倒入锥形瓶中,逐次加入等质量相同质量分数的Na 2CO 3溶液,测出每次完全反应后溶液的总质量,实验数据记录如表。
第一次 |
第二次 |
第三次 |
第四次 |
第五次 |
|
加入Na 2CO 3溶液的质量/g |
20.0 |
20.0 |
20.0 |
20.0 |
20.0 |
反应后溶液的总质量/g |
118.9 |
137.8 |
M |
175.6 |
195.6 |
请根据实验数据分析解答下列问题。
(1)表格中M的数值为 ;
(2)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Na 2CO 3的质量是多少?
(3)该洁厕灵中HCl的质量分数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