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对“公有制为主体”的正确理解是( )
A.国有经济要控制国民经济命脉 |
B.在混合所有制经济中,公有制成分必须保持在50%以上 |
C.公有制在各个地方都必须保持量和质的优势 |
D.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
2007年9月14日,中国政府通过常驻世贸组织代表团致函美方,就美对铜版纸反补贴暨反倾销措施提起世贸组织争端解决事项的磋商请求。这是中国政府首次在世贸组织中独立起诉他国的贸易政策。这表明
A.中国利用国际规则的意识增强 | B.世贸组织发挥着重要作用 |
C.中国相应对美国进行贸易倾销 | D.中美经贸关系越来越紧密 |
下表为我国近年中央“一号文件”的主题。这些主题表明
2006年 |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
2007年 |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
2008年 |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
2009年 |
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 |
2010年 |
统筹城乡发展 |
2011年 |
加快水利改革发展 |
2012年 |
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机制 |
A.我国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追求经济的高速发展
B.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
C.解决好“三农”问题始终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
D.着力解决农民就业问题成为了宏观调控首要目标
从图中可以看出广东省
A.东、西、北部发展速度高于全省 |
B.东、西、北部发展速度低于全省 |
C.地区发展差距在缩小 |
D.地区发展差距在扩大 |
二十多年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中三大产业的比重发生了很大变化。
1990年 |
2000年 |
2010年 |
|
第一产业 |
27.1% |
15.1% |
10.2% |
第二产业 |
41.3% |
45.9% |
46.8% |
第三产业 |
31.6% |
39.0% |
43.0% |
根据上表中的数据可以推论出我国
A. 农业总产值逐渐减少
B. 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逐渐提高
C. 劳动者对服务业技能培训的需求上升
D. 劳务消费在居民消费中所占比重逐步增加
近年来,我国东南海沿海地区出现了较大面积的“民工荒”,与此同时,农村地区又存在着部分劳动力富余的问题,这一现象说明
A.市场机制已经失灵,这一矛盾需要运用计划机制调配劳动力资源来解决 |
B.这一矛盾应通过国家宏观调控与市场机制调节相结合来解决 |
C.市场调节具有盲目性、滞后性,这一矛盾不能完全依赖市场调节来解决 |
D.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这一矛盾只能完全依赖市场调节来解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