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近年,随着新媒体的迅猛发展和人们生活节奏加快,传统青灯黄卷式的阅读,日益被“快餐式阅读”所替代。这种阅读方式大多借助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方便快捷、随时随地、信息量大,或以新颖荒诞的视角,或以大量具有视觉冲击的图片,诸如卡通、生活幽默,填充大脑中暂时的空白状态,博得人们轻松一笑。然而,快餐式作品往往形式新颖,内容贫乏,不足以承载千年的文化积淀、博大精深的文化体系;“快餐式阅读”往往浮光掠影,忽视深层精神思索,让书中的营养如过眼云烟。
材料二:2014年中国文化创意领域呈现以下新趋势:政府政策加大鼓励,民间资本深度介入。随着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创意”在文化产品中的作用被进一步认识,创意将越越值钱,同时伴随而的是对知识产权利益的保障诉求。结合地方优势的文化旅游将会成为地域文化创意开发的一个核心要素,国际间合作和“走出去”要求会进一步增强。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快餐式阅读”的利与弊。
(2)请分析材料二中蕴涵的文化生活道理。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文化创新的途径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材料一 历史和现实的发展实践已经充分证明,解决中国的问题,关键在党。《建议》明确指出,党的领导是实现“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根本保证。新形势下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要大兴密切联系群众之风,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
材料二在科学发展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包容性增长”的价值取向。这是一个包含“让更多的人享受全球化成果,让弱势群体得到保护,在经济增长过程中保持平衡”等深意的时代新概念。实现包容性增长,根本目的是让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发展成果惠及所有国家和地区,惠及所有人群,在可持续发展中实现社会协调发展。
(1)运用政党的相关知识,分析党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的理由。
(2)运用价值观的知识,回答党为什么要坚持包容性增长的价值取向?

材料一 国家统计局发布了2010年全国房地产市场运行情况报告 

材料二 2010年4月17日,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采取十条措施控制房价过快上涨。一、建立考核问责机制。二、实行更严格的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三、严格限制的炒房和投机性购房。四、通过税收政策调节住房消费和房地产。五、增加居住用地有效供应。六、调整住房供应结构。七、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八、加强对房地产开发企业购地和融资的的监管。九、加大交易秩序监管力度。十、完善房地产市场信息披露制度。
材料三:中国人对“房”总是情有独钟,中国的“农耕文化”和国人的“家国伦理”,造成了中国人心目中的家,不仅是遮风避雨的居住场所,也是最终的情感归宿地。中国人渴望“居者有其屋”,不愿意租房,往往不惜集几代人的力量购房,在助长高房价的同时,个人也背上沉重的经济负担,甚至成为“房奴”。
(1) 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部分城市房价上涨过快,说明了市场经济的什么道理?
(2)结合材料二,运用所学经济生常识的有关知识,说说国家是如何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

2010年我国GDP总量首次超过日本,居于世界第二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十一五”期间GDP及其财政收入情况

注:“十一五”期间,我国GDP、财政收入的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1.2%、21.3%。

注:




“十一五”期间,城镇居民收入、农村居民收入的年增长率分别为9.72%、8.86%。

材料二:“十二五”规划与此前的规划有着本质差别,过去的规划追求“国强”,“十二五”规划则追求“民富”。“国富”到“民富”的转变成为公众关注十七届五中全会的最大亮点。两会期间,代表激烈讨论“中国致力让财富分配更公平”来尽快实现这一伟大的转变。
(1)材料一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
(2)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实现了“国富”梦。有人认为 “国家富了,老百姓就富起来了”运用经济常识中收入分配的知识对此加以评析。

材料一 2009年某省居民人均收入状况比较表

注:2009年,江苏省实现地方财政收入3228.8亿元,比上年增长18.2%。
材料二 2009年以来,该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采取一系列措施力促社会公平: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投入;实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医疗保险;落实中北部地区开发战略,促进中北部地区加快发展;2010年起,又以超过10%的增幅上调最低工资标准,等等。目前,该省呈现出经济发展、社会和谐、人民安居乐业的良好局面。
(1)根据材料一,简要概括该省居民收入分配状况。
(2)该省采取一系列措施力促社会公平,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哪些道理?
(3)请从经济学角度,说明怎样才能实现收入分配公平?

材料一:刚刚结束的中国共产党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的由“国强民富”转变为“民富国强”的发展策略。不能否认,这些年我们国家的发展速度非常之快,生活水平也较改革开放之前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都是一代又一代领导人英明决策的成果、社会各界参政议政的智慧结晶。但反过来看,国家的发展却与老百姓的切身感受不成比例——人们的幸福感并没有因此而大幅提高、老百姓的安全感也并未相应大幅增强,愈来愈沉重的生活成本与负担给了当今的人们太多的压力,如果实现“民富国强”的发展策略,将是民之大福,国之大幸。
材料二:2010年中国城市居民幸福感调查中影响幸福感的因素有: 家庭因素 、生活满意度、未来预期 、生活尊严、食品价格等。居民幸福感与收入逐渐背离 如何追寻有尊严的幸福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贫富差距。中国社会调查所的一项报告显示,民众最为关心的社会问题,排在第一位的是贫富差距。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常识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在中国经济得到高速发展的今天,中国共产党在“十二五”规划建议中将“民富”放在重要位置的原因,并进一步阐述党如何解决经济快速发展与人们幸福感并没有大幅提高的矛盾。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常识的相关知识,谈谈我国应如何让居民追寻有尊严的幸福生活。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