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保证文化创新沿着正确的方向、采用正确的方法进行,必须克服“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以及“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倾向。据此回答下列小题。“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的共同点在于( )
| A.前者拒绝创新,后者拒绝交流 |
| B.前者拒绝交流,后者拒绝创新 |
| C.尊重本民族的传统文化,但不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
| D.一味固守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拒绝接受新文化和任何外来文化 |
“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之所以错误,是因为( )
| A.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
| B.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 |
| C.文化创新的过程是不同文化相互交流和融合的过程 |
| D.任何文化创新,都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 |
长期以来,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凭借强大的综合国力,先进的科技手段和发达的文化传播手段,大肆鼓吹其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对发展中国家的民族传统文化造成了严重的冲击。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①世界正在走向一体化,文化间的冲突必然会导致民族文化的消失
②既要开展不同文化间的交流,更要继承和发扬我国民族传统文化
③对外开放的同时,还要坚决抵御国外敌对势力对我国的文化侵略
④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文化,必须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
两百多年前,《周易》被译介到欧洲。欧洲哲学家和科学家从《周易》卦象中得到启示,提出二进制数学,后来二进制数学成为电子计算机的理论基础之一。这一现象说明
| A.中华文化是西方文化的母体 |
| B.文化的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基础 |
| C.文化的交流、借鉴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 |
| D.先进民族文化必然不断取代落后民族文化 |
“孔子老子穿西装”是某服装公司发布的促销广告。商家准备用孔子和老子形象来诠释中国文化,打造出男装西服品牌的文化内涵。而社会学者认为此举是自掘文化之坟墓。下列对此错误的认识是
| A.经济与文化相互交融 |
| B.文化资源也可成为经济资源 |
| C.传统文化只有依附于商业活动才能焕发活力 |
| D.中国传统文化蕴涵取之不尽的文化创意资源 |
中国的“农耕文化”和国人的“家国伦理”,造成了中国人心日中的“家”,不仅是遮风避雨的居住处所,也是最终的情感归宿地。与国外截然不同的是,中国人渴望“居者有其屋”,不愿意租房,甚至不惜成为“房奴”。这也成为助长高房价的原因之一。这表明
| A.文化决定了人的认识、实践活动和思维方式 |
| B.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无法改变的 |
| C.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
| D.对待传统文化要正确处理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
2010年,“扬正气,促和谐”全国廉政公益广告正在《人民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等中央新闻媒体集中进行展播展示,同时在人民网、新华网及监察部网站、国家预防腐败局网站进行展播展示,下列成语诗文中与“廉政公益广告能促进廉政建设”反映文化对人的影响特点一致的是
①耳濡目染、孟母三迁②乡音无改鬓毛衰
③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④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 A.②③ | B.①④ | C.①③ | D.②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