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规模达727万,最多毕业生“撞上”最大留学生归国潮,2014年无疑成为“史上更难就业季”。这意味着解决就业难题需要
A.大学生树立科学的就业观,到中西部地区、边远地区就业 |
B.大学生降低就业期望值,拓宽就业范围 |
C.政府积极扶持就业,为大学生安排工作岗位 |
D.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把增加就业岗位放在首位 |
“5·12”地震发生后,巴州区广电局全体新闻工作者发扬不怕疲劳、不畏艰难、勇于奉献的精神,深入农村,深入群众,深度采编新闻素材。新闻工作者之所以要到农村去,到农民中去,是因为
A.人民群众的主体是农民群众 | B.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
C.人民群众的革命推动了生产关系的变革和社会制度的更迭 | |
D.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形成和发展的源泉 |
“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今日中国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以人为本的发展之路,中国的人本精神在与世界的沟通中又一次张扬。 2008年5月19日到21日,中国为地震中逝去的普通生命举行国哀,是因为人民群众
①就是指广大的劳动群众②是社会实践活动的主体③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④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2008年暑假,全国高校纷纷组织大中专学生进行“三下乡”社会实践,取得良好效果,受到群众的热烈欢迎。其哲学依据是
A.实践是人们获得认识的惟一途径 |
B.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
C.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
D.科学实验是历史前进的有力杠杆 |
从第一届奥运会至今,每一次盛会的举办,每一次圣火的点燃,都进一步打开了人类心中那扇永恒的文明之窗。因为
①实践推动社会历史的进步②实践是认识的动力③量的积累必然推动事物发展④运动发展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A.①② | B.①②③ | C.①②④ | D.②③④ |
随着人类社会实践的发展,人类探索宇宙的工具越来越先进,对月亮的了解越来越多。我国业已启动的探月工程,将实现炎黄子孙千年奔月梦想,进一步掀开神话中“嫦娥”的神秘面纱。这表明
①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②科学理论是推动实践发展和检验实践的标准③人类实践活动具有历史性④事物的性质和状态随人类实践的发展而改变
A.①③ | B.②④ | C.①④ | D.②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