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的全能性是指 ( )
A.具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结构的完整细胞,能进行各种生理活动 |
B.具有细胞膜、细胞质,无细胞核的细胞也能完成特定的生理活动 |
C.生物体细胞具有形成完整个体的潜能 |
D.具有该物种所特有的全套遗传物质的细胞 |
一个具有放射性元素标记双链的噬菌体DNA,侵染细菌后,从细菌体内释放出200个新的子噬菌体。在这些噬菌体中,具有放射性标记的占总数的
A.1% | B.2% | C.25% | D.50% |
人、噬菌体、禽流感病毒中参与构成核酸的碱基种类数分别是
A.4、4、5 | B.5、4、4 | C.4、5、4 | D.5、4、5 |
赫尔希和蔡斯用32P标记的T2噬菌体与无32P标记的大肠杆菌混合培养,一段时间后经搅拌、离心得到了上清液和沉淀物。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搅拌的目的是使吸附在大肠杆菌上的噬菌体与大肠杆菌分离 |
B.32P主要集中在沉淀物中,上清液中也能检测到少量的放射性 |
C.如果离心前混合时间过长,会导致上清液中放射性降低 |
D.本实验结果说明DNA在亲子代之间的传递具有连续性 |
肺炎双球菌中的S型具有多糖类荚膜,R型则不具有。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培养R型活细菌时加S型细菌的多糖物质,能产生一些具有荚膜的细菌 |
B.培养R型活细菌时加S型细菌DNA的完全水解产物,不能产生具有荚膜的细菌 |
C.培养R型活细菌时加S型细菌的DNA,能产生具有荚膜的细菌 |
D.培养R型活细菌时加S型细菌的蛋白质,不能产生具有荚膜的细菌 |
下图曲线b表示在最适温度、最适pH条件下,反应物浓度与酶促反应速率的关系。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A.增大pH,重复该实验,A、B点位置都不变
B.酶量增加后,图示反应速率可用曲线a表示
C.反应物浓度是限制曲线AB段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
D.B点后,升高温度,酶活性增加,曲线将呈现c所示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