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非所有的鸟蛋都呈同种形状或颜色:鸵鸟蛋几乎呈正圆形,崖栖鸟类如崖海鸦的蛋往往一端十分尖削。以洞穴为巢的鸟,如猫头鹰或翠鸟,通常生白色的蛋;在旷野做巢的鸟一般生花斑蛋。以上事实不能说明的是
A.鸟蛋的颜色和形状可能因产卵地点以及需要伪装的程度而有差异 |
B.蛋壳上的保护色可用来防敌,而鸟蛋尖削可以阻止它们滚落峭壁 |
C.鸟蛋的颜色和形状可能是所处环境长期诱导产生突变的结果 |
D.环境对鸟蛋的颜色和形状存在着长期的自然选择 |
在某个与外界完全隔绝的海岛上每1万人中有500名男子患红绿色盲。则该岛上的人群中,女性携带者的数量为每万人中有(设男女性比例为1∶1) ( )
A.1 000人 | B.700人 | C.900人 | D.800人 |
下列有关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错误的是
A.隔离的实质是阻断种群间的基因交流,种群间不能进行基因交流意味着新物种形成 |
B.自然选择导致有利变异不断定向积累,进化的根本原因是可遗传变异 |
C.人为因素和物种入侵都可能改变生物进化的速度和方向 |
D.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趋势能反映生物进化的方向,但不能反映可遗传变异的方向 |
下列关于变异和进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植株后得到的一定是纯合子 |
B.在三倍体无子西瓜的培育过程中,用四倍体西瓜作母本,用二倍体西瓜作父本,得到的种子胚细胞中含有三个染色体组 |
C.两个种群间的隔离一旦形成,这两个不同种群的个体之间就不能进行交配,或者即使能交配,也不能产生可育后代 |
D.突变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但不包括染色体数目的变异,因为该过程并没有新的基因产生 |
右图表示环境条件发生变化后某个种群中A和a基因频率的变化情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Q点表示外界环境发生了变化,A控制的性状更加适应环境 |
B.P点时两曲线相交,此时A和a的基因频率均为50% |
C.环境条件发生变化使得该种群产生了适应性变异 |
D.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了定向改变 |
为获得纯合高蔓抗病番茄植株,采用了下图所示的方法图中两对相对性状独立遗传。据图分析,错误的是
A.过程①的自交代数越多,纯合高蔓抗病植株的比例越高 |
B.过程②可以取任一植株的适宜花药作培养材料 |
C.过程③包括脱分化和再分化两个过程 |
D.图中筛选过程不改变抗病基因频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