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我们静下来就会发现,身边的“噪音”实在太多了:表扬的噪音,批评的噪音,谩骂的噪音,嘲笑的噪音,后悔的噪音,得意的噪音,嫉妒的噪音,恼怒的噪音……我们还会发现,“沉默”也实在不少:对美好沉默,对丑恶沉默,对真理沉默,对谬论沉默,对善良沉默,对凶残沉默……
在面对噪音与沉默的时候,我们就会觉得生活中有些东西实在紧缺甚至稀有了。
读过上面的文字,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呢?请自定角度,自选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阅读下面一则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西方哲学史上有一个著名的故事。在剑桥大学,维特根斯坦是大哲学家穆尔的学生。有一天,大哲学家罗素问穆尔:“谁是你最好的学生?”穆尔毫不犹豫地回答:“维特根斯坦”。“为什么?”“因为,在我的所有学生中,只有他一个人在听我的课时,老是流露出迷茫的神色,老是有一大堆问题。”后来维特根斯坦的名气超过了罗素。有一次有人问维特根斯坦:“罗素为什么落伍了?”他回答说:“因为他没有问题了。”
请以“问题”为话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阅读下面一段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冯友兰先生在《人生的境界》一文中把人生境界分为四种: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境界自有高下之分。人生在世,就是要不断地修炼自己的境界,使自己的人生境界不断得到攀升和超越。即便是日常生活中一件很普通的事,不同的人往往因为处置方式的不同,也会显出境界的高下与优劣。
请以“境界”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阅读下面的作文材料,按要求作文。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罗素有一次在哥伦比亚大学发表演讲。演讲结束后,听众开始提问。一名学生提出了一个问题,罗素表情木然地不作回答,有好几分钟,他手托下巴陷入了沉思。过了一会儿,他把那个学生的提问内容整理了一下,然后反问道:“你问的是这些内容吗?”那个学生郑重地回答:“是。”
罗素又陷入了沉思,这次的时间更长。然后,这位伟大的学者对那位学生说:“你提出的问题非常好,但是我没有能力回答这个问题。”顿时,学生的脸上流露出了自豪的微笑。
演讲会结束后,学生似乎成了英雄。但是,这名学生会像罗素那样坦率吗?
不知道的时候就坦率地回答“不知道”,这就是正确的答案。
请以“不知道”为话题,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个字。
阅读下面的作文材料,按要求作文。
许多人说,钱钟书记忆力特强,过目不忘。他本人却并不以为自己有那么“神”。他只是好读书,肯下功夫,不仅读,还做笔记;不仅读一遍两遍,还会读三遍四遍,笔记上不断地添补。所以他读的书很多,也不易遗忘。
他爱买书,新书的来源也很多,不过多数的书是从各图书馆借的。他读完并做完笔记,就把借来的书还掉,自己的书往往随手送人了。他深谙“书非借不能读”的道理,有书就赶紧读,读完总做笔记。无数的书在他家流进流出,存留的只是笔记,所以他家没有大量藏书。
请以“读书笔记”为话题,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个字。
阅读下面的作文材料,按要求作文。
在崔永元所著的《不过如此》一书中,有这样一段对话:一天,鞠萍见崔永元忧心忡忡,便打趣地问道:“小崔哥,有什么不开心吗?”
崔永元不知从何说起,一声叹息。
鞠萍问:“你以前上班骑自行车吧?”
崔永元说:“骑,刮沙尘暴都骑。”
“挣的钱也没有现在多吧?”鞠萍又问。
“那当然。”崔永元回答说。
鞠萍听后笑了,一脸的阳光,对崔永元说:“好日子过着,还有什么不快乐的。”
鞠萍几句话,说得崔永元一切烦恼皆除,一身轻松。
请以“为自己的快乐作主”为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不少于800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