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一是某课题组的实验结果(注:A酶和B酶分别是两种微生物分泌的纤维素酶)。请分析回答:
(1)分析图一的实验结果可知,本实验研究的课题是 。
(2)图一结果显示,在40℃至60℃范围内,酶活性较高的酶是 。高温条件下,酶容易失活,其原因是 。
(3)下表是图一所示实验结果统计表,由图一可知表中③处应是 ,⑧处应是 。
温度(℃) |
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⑥ |
⑦ |
A酶活性(mmlo·S-1) |
3.1 |
3.8 |
5.8 |
6.3 |
5.4 |
2.9 |
0.9 |
B酶活性(mmlo·S-1) |
1.1 |
2.2 |
3.9 |
⑧ |
3.4 |
1.9 |
0 |
(共10分)现有高秆抗病(DDTT)和矮秆不抗病(ddtt)两种品系的小麦,要利用这两个品系的小麦培育出矮秆抗病的新品种。请回答下列问题:
(1)符合要求的矮秆抗病小麦的基因型是________。
(2)如果利用单倍体育种法,应该首先让这两种品系的小麦杂交,所得到的杂交后代(F1)基因型是____。
(3)利用F1产生的花粉进行离体培养得到的幼苗基因型为,这些幼苗被称为。
(4)产生幼苗后还要用处理,这种处理的原理是。
某植物种群,AA基因型个体占30%,aa基因型个体占20%。回答下面的问题。
(1)该植物的A、a基因频率分别是 、 。
(2)若该植物自交,后代中AA、aa基因型个体分别占 、 。这时,A和a的基因频率分别是 、 。
(3)依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这种植物在两年中是否发生了进化? ,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生物进化的单位是 ,进化的原材料由 提供,_______________决定生物进化方向,进化的实质是 。
已知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由X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A)控制的;血友病是由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b)控制的。现有两对刚刚结婚的青年夫妇,甲夫妇的男方是抗维生素D佝偻病患者,女方正常;乙夫妇双方都正常,但女方的弟弟是血友病患者(其父母正常)。请根据题意回答问题。
(1)就这两对夫妇及其家庭成员各自的遗传病情,写出相关的基因型:
甲夫妇:男 ;女 。
乙夫妇:男 ;女 。
(2)医生建议这两对夫妇在生育之前,应进行遗传咨询。
①假如你是医生,你认为这两对夫妇的后代患相关遗传病的风险率是:
甲夫妇:后代患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风险率为 %。
乙夫妇:后代患血友病的风险率为 %。
②优生学上认为,有些情况下可通过选择后代的性别来降低遗传病的发病概率。请你就生男生女为这两对夫妇提出合理化建议。
建议:甲夫妇最好生一个 孩。乙夫妇最好生一个 孩。
(3)产前诊断是在胎儿出生前,医生用专门的检测手段,对遗传病进行监测和预防,包括孕妇血细胞检查、基因诊断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右图为农业生产上两种不同育种途径,请回答:
(1)箭头“→”所示的途径为___________育种,其原理是_______________ “”所示的途径为___________育种,其
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A和B处理的手段依次为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3)从F1到F4连续多代自交的目的是提高__________的含量,从F2开始逐代进行人工选择是为了淘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示的两种方法都从亲本杂交开始,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填写下表:
DNA |
A链 |
C |
||
B链 |
A |
|||
mRNA |
||||
tRNA |
||||
氨基酸 |
谷氨酸(密码子为GAA) |
(2)你认为表中控制合成“某种蛋白质”的遗传信息在_______上。
A.DNA(A链) B.DNA(B链) C.信使RNA D.转运RNA
(3)人的白化病是由于控制_____________的基因异常引起的。
(4)如果控制合成的蛋白质中共有51个氨基酸,则控制其合成的基因中,至少有_____个脱氧核苷酸。
(5)需要tRNA和核糖体同时参与的过程叫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