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类在遭受捕食后,受损的表皮会释放出大量的报警信息素,警告其他个体作出反捕食反应。例如白斑狗鱼捕食过胖头鱥(guì)之后,它的粪便、尿液及分泌物中都可能带有胖头鱥的报警物质,导致其他胖头鱥主动回避这类白斑狗鱼,同时科学家们还发现胖头鱥的报警物质会吸引其他的白斑狗鱼,从而干扰第一只白斑狗鱼的捕食,胖头鱥可以趁机逃走。以下叙述不合理的是( )
A.胖头鱥遭受捕食后释放报警信息素并对白斑狗鱼进行标记属于种内互助 |
B.白斑狗鱼的种群密度和在适宜栖息区域内的随机分布不属于种群的特征 |
C.报警信息素使同伴回避并干扰第一只白斑狗鱼的捕食,体现了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
D.采用标志重捕法研究胖头鱥的种群密度时,部分标志物脱落会导致调查结果偏大 |
人类遗传病种类较多,发病率高。下列选项中,属于染色体异常遗传病的是()
A.抗维生素D佝偻病 | B.苯丙酮尿症 |
C.猫叫综合症 | D.多指症 |
如图表示不同遗传病在人体不同发育阶段的发病风险。说法错误的是()
A.多基因遗传病的显著特点是成年人发病风险显著增加 |
B.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发病风险在出生后明显低于胎儿期,这是因为大多数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可能是致死的,患病胎儿在出生前就死亡了 |
C.在调查人群中遗传病的发病率时,常选取图中的多基因遗传病进行调查 |
D.在调查时需要保证随机取样而且调查的群体足够大 |
(2014年)除草剂敏感型的大豆经辐射获得抗性突变体,且敏感基因与抗性基因是1对等位基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突变体若为1条染色体的片段缺失所致,则该抗性基因一定为隐性基因 |
B.突变体若为1对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的片段缺失所致,则再经诱变可恢复为敏感型 |
C.突变体若为基因突变所致,则再经诱变不可能恢复为敏感型 |
D.抗性基因若为敏感型基因中的单个碱基对替换所致,则该抗性基因一定不能编码肽链 |
下列育种方式各不相同,其中生物学原理相同的一组是()
①太空椒②无子西瓜③矮杆抗病杂交水稻④青霉素高产菌株⑤八倍体小黑麦
A.①③ | B.②④ | C.③⑤ | D.②⑤ |
用秋水仙素处理普通西瓜(二倍体)的幼苗,不可能出现的状况是()
A.全株细胞的染色体数目都加倍 |
B.成熟后产生的卵细胞中有两个染色体组 |
C.诱发DNA中个别碱基发生改变 |
D.长大后可以正常地开花结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