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十年前,新西兰有一个牧场的大片牧草长势很弱,有的甚至发黄枯萎,即使使用了大量氮、磷、钾肥也无济于事。后来人们偶然发现场内的一小片牧草长势十分茂盛。原来这一小片“绿洲”的附近有一座钼矿,矿工上下班总是抄近路走,他们的鞋子上粘有矿粉,正是矿工鞋子踩过的地方牧草长得绿油油的。经过科学家的化验和分析,一公顷牧草只需 150g 钼就够了。下列关于这一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A.钼是植物必需的大量元素 |
B.钼肥比氮、磷、钾肥效果好 |
C.钼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
D.钼是一种高效肥料,只要有了钼,植物就能正常生长 |
关于生物多样性的说法错误的是()
A.生物多样性包含基因、物种、生态系统三个层次 |
B.引起物种灭绝的主要原因是不合理的利用生物资源 |
C.标记重捕法可用于动物物种多样性的调查 |
D.遗传多样性能有效地的增大种群基因库 |
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A.外来物种引入不一定能增加生物的多样性 |
B.新物种的诞生丰富的是遗传多样性 |
C.生物圈内所有的生物一起构成了生物多样性 |
D.某种动物的直毛基因占基因库中所有基因的比值为直毛基因频率 |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开展了“植物物种多样性的调查”活动,得群落Ⅰ,有甲99个,乙1个;群落Ⅱ,有甲50个,乙50个;计算得群落Ⅰ的辛普森指数为0.0198,群落Ⅱ的辛普森指数为0.5000.说明了()
A.群落Ⅰ的物种丰富度小于群落Ⅱ | B.群落Ⅱ的物种多样性大于群落Ⅰ |
C.采用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 | D.统计划定区域内植物物种数 |
生物多样性的直接原因是()
A.蛋白质分子多样性 | B.核酸种类多样性 |
C.DNA分子多样性 | D.氨基酸分子多样性 |
若对某地区的甲、乙、丙3地进行物种遗传多样性的调查,则这3地间遗传差异最高的动物是(假定种群大小及突变率相同且无自然选择)()
A.麻雀 | B.凤蝶 | C.蜗牛 | D.黄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