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材料选自某同学所做实验的部分记录。
实验名称:低温诱导植物细胞染色体数目的变化
实验步骤
(1)培养固定:将洋葱放在装满清水的广口瓶上,待根长出lcm左右,剪取根尖0.5~1cm,置于盛有清水的培养皿内,并在冰箱的冷藏室诱导培养36h。将诱导后的根尖放入卡诺氏液中浸泡0.5~1h,然后用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冲洗两次。
(2)装片制作:解离→染色→漂洗→制片。
(3)观察:先用低倍镜寻找染色体形态较好的分裂图像,确认某个细胞染色体发生数目变化后,再用高倍镜观察。
实验结论:低温条件下根尖所有细胞染色体数目都加倍。
问题 (1)请将上述内容中错误之处予以改正。①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
(2)低温导致染色体加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要探究诱导染色体数目变化的最适温度,请写出简单的设计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洋葱体细胞的一个细胞周期约为12 h。某同学利用洋葱根尖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得到了如下结果。
细胞周期 |
样本1 |
样本2 |
总数 |
|
间期 |
42 |
43 |
85 |
|
分裂期 |
前期 |
4 |
3 |
7 |
中期 |
1 |
0 |
1 |
|
后期 |
1 |
1 |
2 |
|
末期 |
2 |
3 |
5 |
|
计数细胞的总数 |
100 |
上述样本1和样本2表示________,间期为________h。
(4)观察蝗虫精巢细胞分裂装片时,判断某细胞是处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而非有丝分裂后期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图是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定量分析图解,图中A、B、C代表三个营养级,数字均为实际测得的能量数值,单位为J/(cm2·a)。请据图回答:
(1)若该生态系统受到的太阳辐射总能量为100000 J/(cm2·a),则该生态系统的太阳能利用率为:。
(2)从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传递效率是%,这体现了能量流动具有的特点是。
(3)污染物三丁基锡会随着食物链传递并对多种生物造成毒害,鼠在食用含较高剂量三丁基锡的食物后胸腺将萎缩,推测其对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是。
果蝇的翅型由D、d和F、f两对等位基因共同决定。D(全翅)对d(残翅)为显性,全翅果蝇中有长翅和小翅两种类型,F(长翅)对f(小翅)为显性。以下是两组纯系黑腹果蝇的杂交实验结果,分析回答:
(1)决定翅形的基因D、d和F、f分别位于、染色体上,它们的遗传遵循定律。
(2)实验一中亲本的基因型是、,F2残翅雌果蝇中纯合子占。
(3)实验二F2小翅果蝇随机交配,后代中长翅∶小翅∶残翅=。
右图是棉花的某部位细胞内在光照、温度等条件适宜的情况下物质的转化和转移路径图,能量均省略,其中I、Ⅱ表示场所,①~④表示生理过程,A~F表示物质。据图回答:
(1)途中的I、Ⅱ分别表示和。
(2)图中的A、B、C分别表示
(3)由图表示表明该细胞只能进行,不能进行,由此推断该细胞可能是棉花的部位细胞。
(4)若图中①③过程均产生1 mol物质C,则②过程消耗了mol葡萄糖
科学研究表明,胰液分泌受神经和体液的双重调节,以体液调节为主。下图中,图 1为胰腺分泌活动的调节示意图。图2 是图1 的局部放大图,1-5 代表特定的结构或物质。图 3 是胰岛的示意图。图4 是图3 的局部放大图,6-9 代表不同的液体。请据图回答问题:
(1)当食物进入胃后,扩张胃体,通过反射,作用于胰腺,直接刺激胰腺的外分泌部分泌胰液,该反射为_________反射,效应器是_________________。当神经冲动传导到图 2 中的突触小体时,引发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释放神经递质,递质不是以跨膜方式释放,而是以胞吐的方式释放,其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胰液的分泌除了神经调节之外,_____________分泌的促胰液素也能有效促进胰液的分泌。
(3)图3中胰岛 A 细胞和胰岛B 细胞分泌的激素能有效地调节血糖浓度,若图 4 中血液的流动方向为10→8,则在饭后5 小时,8 处的_______________(激素)浓度大于 10 处。
(4)随着人们不良饮食等生活习惯的形成,多种“ 文明病” 相继产生,糖尿病就是典型代表。糖尿病有多种类型,其中,Ⅰ型糖尿病人体内胰岛素偏低,Ⅱ型糖尿病人体内胰岛素水平正常或偏高。推测Ⅱ型糖尿病的直接原因最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
(15分)[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下图表示“华恢1号”抗虫水稻主要培育流程,据图回答:
(1)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作用特点能够识别双链DNA分子_____________,并使特定部位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____________键断开。其作用结果是产生__________末端或_________末端。
(2)杀虫基因通过①~④,最终在宿主细胞内维持稳定和表达的过程叫做_____________。
(3)组建理想的载体需要对天然的质粒进行改造。下图是天然土壤农杆菌Ti质粒结构示意图(示部分基因及部分限制酶作用位点),据图分析:
①人工改造质粒时,要使抗虫基因能成功表达,还应插入_____________。
②人工改造质粒时,用限制酶Ⅰ处理,其目的是:
第一,去除和破坏质粒上的_____________(基因),保证T-DNA进入水稻细胞后不会促
进细胞的分裂和生长;
第二,使质粒带有单一限制酶作用位点,有利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使质粒大小合适,可以提高转化效率等。
③若用限制酶Ⅱ分别切割经过②过程改造的理想质粒和带有抗虫基因的DNA分子,并构成重组Ti质粒。分别在含四环素或卡那霉素的培养基培养已成功导入抗虫基因的水稻胚细胞,观察到的细胞生长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