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1787年宪法在制定之初,存在着“五分之三妥协”,即把五个黑人折合成三个人来计算南方各州的人口总数。这往往被看成是该宪法存在种族歧视和没有废除奴隶制度的明证。但若非从理想或道德角度出发,而是从当时实际出发,这种妥协是可取的,废除奴隶制也是不可能做到的。这便是道德评判与现实评判之间的矛盾。据此判断,下列各项也存在这种矛盾之处的是( )
A.洋务派“中体西用”思想 |
B.义和团“扶清灭洋”口号 |
C.辛亥革命结束了封建帝制 |
D.太平天国颁布《资政新篇》 |
出生于安徽蒙城的庄子,“尝为蒙漆园吏,后弃官隐居,编织草鞋、濮垂钓。楚威王厚礼延请,许其为相,庄嘲而不纳,终身不仕”。庄子“终身不仕”的决定与他哪一思想理念有重要关联
A.主政者,当以民为念,以德为本 | B.提倡改革,追求法治和君主专权 |
C.崇尚自然,清净无为 | D.相互关爱,反对不义之战 |
儒家经典强调:“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这段话体现的是
A.民本思想 | B.仁政思想 |
C.礼法并重 | D.礼治为先 |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某人的著述“狂悖乖谬,非圣无法”,“排击孔子,别立褒贬”。这里的“某人”是指
A.李贽 | B.黄宗羲 |
C.顾炎武 | D.王夫之 |
黄宗羲说:“有明(明朝)之无善治,自高皇帝(指朱元璋)罢丞相始也。”据此可知,黄宗羲主张
A.反对纲常名教 | B.实行君主立宪制 |
C.限制君主权力 | D.加强中央集权 |
《季羡林说和谐人生》一书说:中国文化的精髓是什么?据我的看法,中国文化的精髓就是“和谐”。自古以来,中国就主张“和谐”……我们讲和谐,不仅要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还要人内心和谐。下列能佐证这一说法的是
①孔子主张“仁者爱人”②墨子主张“兼爱”“非攻”
③老子主张“天道自然”④孟子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②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