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1年,清廷谕令各省科举考试在能够解说四书五经的同时,也要有论述中国历史、政治及西学政治、艺学的“策论”,废除八股文章;将各省、府、州县的书院改设大、中、小学堂,学生毕业后可以取得功名;选派留学生出国留学,毕业后分别赏给进士、举人出身。这反映了当时
A.教育近代化开始起步 |
B.“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教育方针 |
C.科举制度宣告终结 |
D.中国教育呈现新旧交替的发展特征 |
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的根本原因是
A.实施《基本国策纲要》 | B.日本企图以此取得战争主动权 |
C.德国法西斯对日本的支持 | D.美日争夺亚太地区的矛盾激化 |
二战期间,苏、美、英紧密合作,为打败法西斯作出了巨大贡献。英美公开放弃反苏政策,开始同苏联联合进行反法西斯斗争,是在
A.丘吉尔就任英国首相后 | B.《大西洋宪章》发表后 |
C.《联合国家宣言》签署后 | D.斯大林格勒战役胜利后 |
20世纪30年代,美国推行的“中立”政策之所以对法西斯侵略起了绥靖作用,主要原因是因为它
A.给予法西斯国家直接援助 | B.模糊了战争的正义与非正义的界限 |
C.![]() |
D.没有给予苏联等国中立国地位 |
许多历史事件之间往往存在着惊人的相似之处,比较不同历史事件的异同,是我们学习和研究历史的一个重要方法。1919年巴黎和会和1945年雅尔塔会议的相似之处有
①会议文件中包含有损中国主权的内容②确定了对德国的处置方案
③会议体现了各大国的意志④决定在战后成立联合国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③④ |
1935年共产国际“七大”在莫斯科召开。会议决定加强各国共产党的自主性,其主要原因是
A.更好地领导世界人民进行反法西斯斗争 | B.适应各图反法西斯斗争的具体需要 |
C.建立广泛的反法西斯人民阵线 | D.全世界受到法西斯侵略和战争威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