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学者这样评价中国近代洋务企业:“这些兵工厂和造船局设立时好像商业组织,可是它们没有相对的公司可以发生商业上的关系。他们为制造者,可是社会上没有材料与零件供应者和推销员。……他们也无从编制预算,因为政府本身尚无预算可言。”此观点旨在说明
| A.洋务企业具有资本主义因素 |
| B.洋务企业不面向市场,缺少竞争力 |
| C.洋务企业不能进行成本预算 |
| D.洋务企业的运行缺乏社会组织机制 |
《十二铜表法》第六表第一条规定,经济活动中缔结契约,“其所用的法定语言就是当事人之间的法律”。这一条款的规定()
| A.维护了平民应有的立法权 | B.确立了经济活动中的法律规范 |
| C.提高公民的社会政治地位 | D.适应帝国境内民族间贸易发展 |
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双方在上海签署了《中美联合公报》(简称《上海公报》)该公报()
| A.确认了只有一个中国的原则 | B.宣告了中美两国正式建交 |
| C.提出了以互信求安全的主张 | D.促进了亚太地区经济合作 |
1949年7月,中共中央指示:“凡三万人口以上的城市,在解放两个月至迟三个月后,即应召开各界代表会议,以为党和政府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重要方法之一。”这一指示
| A.为渡江作战进行战前总动员 | B.执行了政治协商会议的决议 |
| C.有利于建立和巩固人民政权 | D.标志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 |
国民政府统治的某个时期,沿海工厂企业迁移到西南和西北地区,西部工厂数增加。如图所示。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推动了国民革命在全国的展开 | B.目的是改变中国近代工业布局 |
| C.意在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 D.保障了抗日战争所需物品供给 |
新三民主义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它与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纲领的一致性主要是()
| A.驱逐帝国主义势力,打倒军阀 | B.推翻资产阶级政权,消灭私有制 |
| C.平均地权,满足农民土地要求 | D.召集国民会议,废除不平等条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