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毛泽东在给刘少奇的一封信中说:“合理地调整现在的工商业,切实而妥善地改善公私关系和劳资关系,使各种社会经济成份在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领导之下,分工合作,各得其所,以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有些人认为可以提早消灭资本主义实行社会主义,这种思想是错误的,是不适合我们国家的情况的。”据此可知我国当时
A.仍在发展新民主主义经济以适应当时社会的生产力状况 |
B.建立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的计划经济体制 |
C.致力于解决资本家与工人之间的关系以此完成民主革命 |
D.党内经济建设思想中的“左倾”冒进主义占据主导地位 |
下图反映的中央机构示意图最早出现在哪个朝代( )
A.唐朝 | B.宋朝 | C.明朝 | D.清朝 |
宋太祖时,各府、州公事,必须长官和通判“签议连书,方得下行”,北宋真宗以后通判“佐州郡之治,入则贰政,出则按县”。这一变化说明()
A.中央集权逐渐弱化 | B.监察制度不断完善 |
C.通判权力有所提升 | D.地方受到严密监控 |
元朝赵天麟说:“今立行省于外,维持错综,众建其官,有诸侯之镇而无诸侯之权,可谓于审力之形矣。”材料表明元代设置行省是为了( )
A.拓宽选官渠道,提髙行政效率 |
B.减少财政开支,防止地方割据 |
C.管辖边疆地区,扩大统治区域 |
D.分割官员权力,牵制地方重臣 |
“自世卿贵族门阀举荐制度推翻,唐宋厉行考试,明清峻法执行,无论试诗赋、策论、八股文,人才辈出;虽所试科目不合时用,制度则昭若日月。”引文意在强调科举制()
A.选拔人才存在缺陷 | B.具有显著的积极意义 |
C.考试内容较为繁多 | D.已经不符合时代需要 |
“宰相制国用,从古然也。今中书主民,枢密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故财已匮,而枢密院益兵不已;民已困,而三司取财不已。”宋代这种情况突出反映了( )
A.加强君主专制影响行政效率 | B.加强集权导致地方贫弱 |
C.三省六部分工明确运行平稳 | D.宋代君相之间矛盾尖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