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2年京师同文馆成立,其课程计划包括:第一年认字、写字,讲解浅书……第三年讲读各国地理及史略,翻译选编……第五年讲求格物、几何原本、平三角、弧三角,练习译书……第七年讲求化学、天文、验算、万国公法,练习译书等。结合所学判断,该校( )
A.主要培养翻译人才 | B.宣传西方政治制度的优越性 |
C.力主采用西方法律 | D.是为戊戌变法培养新式人才 |
二十世纪初,一场“咸与维新”的“剪辫风”旋即扫荡中南重镇武汉,大街小巷,处处可闻“喀嚓”声。热情最高昂的学生军,“人人手执一柄剪刀”,过路者凡有发辫,统统剪子伺候。这主要是由于
A.民国临时政府颁布法令推行 | B.留美幼童与学监斗争的影响 |
C.“万国交通,一切趋于尚同” | D.外国传教会的组织 |
创刊于1861年11月《上海新报》发刊词写到:“大凡商贾贸易,贵乎信息流通,本馆印此新报,所有一切世俗利弊,生意价值,船货往来,无所不载。”其创办目的是
A.报道重大时事 | B.宣传政治主张 | C.评价社会风气 | D.传播商业信息 |
李鸿章自称“一生风雨裱糊匠”,他的“裱糊”活动为
A.创办上海发昌机器厂 | B.创办上海轮船招商局 |
C.创办继昌隆缫丝厂 | D.创办大生纱厂 |
洋装在中国流行,并未取代传统服饰,而是促进中国服饰的改良,体现中西合璧产物的是
①长袍马褂②中山装③西服④旗袍
A.①② | B.②④ | C.①③ | D.③④ |
20世纪初期,《时事画报》发表了一幅名《中华民国将来之希望》的漫画,图中的火车满载货物。结合所学推测,作者的意图可能是
A.希望孙中山领导同盟会冲击清朝统治 |
B.赞美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短暂春天 |
C.期望孙中山搞民生建设实现同家富强 |
D.拥护保路运动,反对“铁路国有”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