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改革一直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结合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会保障基金。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提高国有资本收益上缴公共财政比例,2020年提到百分之三十,更多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2014年5月6日,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及《国务院批转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若干意见的通知》关于提高国有资本收益收取比例,更多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精神,财政部发布通知,从2014年起,适当提高中央企业国有资本收益收取比例,最高达25%,而此前上缴比例为5~15%不等。根据财政部7月13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中央国有资本经营收入1 058.43亿元,支出978.19亿元。其中,调入公共财政预算用于社会保障等民生支出65亿元,远少于用于央企本身的资金。
材料二:当前,国有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企业制度不完善,产权关系界定不明,政企政资还没有真正分开;治理结构不健全,管理体制落后,薪酬和职务消费过高;“三项制度”改革不到位;国有企业市场化程度还不够,群众意见强烈。
注:“三项制度”改革是指正在推进中的国有企业劳动用工、干部人事和工资分配的制度改革。
(1)运用有关分配的知识,谈谈提高国有资本收益上缴公共财政比例的合理性。
(2)运用相关经济生活知识分析,在国企改革的过程中,应当如何解决上述问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长征精神是崇高革命文化的重要表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滋养,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材料一
材料 |
唯物辩证法道理及材料分析 |
长征走过的道路,不仅翻越了千山万水,而且翻越了把马克思主义当作一成不变的教条的错误思想障碍。 |
①(请勿在此处作答) |
长征给我们的根本经验和启示,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坚定不移走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建设、改革道路。 |
②(请勿在此处作答) |
材料二 贵州是党中央确定的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重点建设区,公园建设规划有"长征数字科技艺术馆"和"长征纪念小镇"两个特色项目。"长征数字科技艺术馆"创新运用数字科技手段,艺术再现长征重大事件和经典场景,吸引参观者特别是年轻人,使他们受到红色精神的洗礼。"长征纪念小镇"拟整合相关战斗遗址、陈列馆等已有纪念设施群,以及实景演出、红色拓展园等红色旅游项目,打造文旅融合特色小镇。
(1)阐明材料一中蕴含的唯物辩证法的两条主要道理,并结合材料加以分析。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贵州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特色项目建设的意义。
(3)请你为宣传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拟两条标语。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畅通国内大循环主要是把满足国内需求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快构建完整的内需体系。"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材料一 中国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所列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在500多种主要工业产品中,中国有220多种产品产量居全球第一。在激烈的国内外竞争中,国产优秀品牌不断涌现,国产商品已经告别人们心中"质量差""标准低"的刻板印象,消费者对国产品牌的关注度不断提高。随着经济发展,老百姓的钱袋子越来越鼓,最近十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翻了一番,形成了世界规模最大的中等收入人群。截至2020年末,我国基本养老保险覆盖9.99亿人,基本医疗保险覆盖13.6亿人,织成了一张世界最大的社会保障网。
材料二 近年来,国货以硬核的品质开始打破被国外品牌全方位压制的局面,以华为、格力为代表的一大批国货成为消费者引以为傲的国产品牌。国货抓住了国人内心的审美潮流,李宁的国潮服装、故宫博物院的文创产品等,无一不在诉说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魅力。调查发现,目前消费者对国产品牌的关注度超过70%,质量可靠、价格便宜、表达爱国情怀和科技创新等成为驱动消费者购买国货的主要因素。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我国构建国内大循环的有利条件。
(2)运用《经济生活》知识,从"价格便宜"和"表达爱国情怀"两个角度,说明企业应如何更好地满足消费者需要。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中国将生态文明理念和生态文明建设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把"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列入"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为新发展阶段进一步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供了目标指引。中国坚定践行多边主义,努力推动构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环境治理体系,尽己所能帮助发展中国家提高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并在共建"一带一路"中发起系列绿色行动倡议,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1)结合材料,说明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我国上述做法的《政治生活》依据。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古有《天工开物》今人继往开来
场景:跨越300年时空的对话 地点:超级杂交水稻试验田 人物:宋应星 明代著名科学家 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 |
袁:我少年时读过您的《天工开物》,最喜欢里面的农业篇《乃粒》。
宋:我将中国传统农业、手工业的技艺技巧流程编撰成此书!我深入田间研究农业,梦想"五谷丰登,物阜民康"。
袁:"天下富足,禾下乘凉"是我的梦想。如今杂交水稻双季亩产达到1530公斤了。当年您进京赶考半年赶路,如今高铁三个时辰、大飞机一个时辰就深到了。火箭可把月球车载到月亮上了,深潜器可潜入大海万米之深了。
宋:壮哉!妙哉!中华文脉代代相传啊……
(改编自中央电视台《典籍里的中国》之《天工开物》)
结合材料并运用文化生活知识,选取对话中所涉及的某一信息作为主题,续写宋应星的感慨。
要求:主题鲜明,表述清晰,逻辑严谨,字数150-200字。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一代代艺术工作者创作的红色题材优秀艺术作品,镌刻着百年来中华民族最深刻的历史记忆,是一部部凝聚精神力量的生动教材。
★ 延安火炬 照亮前程
《延安火炬》油画1960蔡亮
《延安火炬》是中国美术史上的经典。该作品表现的是延安军民在抗战胜利当天连夜举行的盛大火炬游行场面。画面中八路军搀扶下的白发老妈妈被置于核心,无数舞动的火炬和陕北农民的起劲吹打烘托出欢乐的气氛。作品以画为体、以史为魂,历史大细节和美术作品的小细节相得益彰,表现了中国共产党依靠人民敢于争、敢于胜利的恢宏气派。
创作期间,艺术家反复查阅历史资料,多次前往延安体验生活,访问延安游行现场的亲历者,并从夜晚山间打着火把耕作的场景中获得灵感,最终创作出充满真情实感的作品。作品满足了人们的审美需求,激发了人们的情感共鸣,增强了人们的精神力量。
让美术经典述说党史,让延安火炬照亮前程。
(1)结合材料并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作品《延安火炬》从何而来。
★ 回望初心 践行使命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回望过往的奋斗路,眺望前方的奋进路,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加强思想引导和理论辨析,正本清源,固本培元。
电视剧《觉醒年代》是献礼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的精品力作。该剧以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为叙事中心,全景展示近代中国惊心动魄的思想变革,真实再现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中国共产党在中华大地上孕育和诞生的过程。
该剧在观众中掀起了巨大的情感波澜,让观众更真切地感受到那个时代的青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矢志情怀和敢为人先的革命品格;该剧引导人们体悟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担当,将中华民族的精神标识演绎得饱满动人;该剧述往思来,向史而新,从历史纵深处回望初心,鼓起共产党人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的精气神。
(2)结合材料并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的知识,阐述《觉醒年代》的时代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