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的皇家庙会、琉璃厂的笔墨纸砚、大观园里游红楼赏民俗…一场场具有特色的庙会在马年春节开启,庙会如今渐渐成为外国人了解中国、体味中华文化的途径之一。这表明
A.文化通过传播得以创新 |
B.文化的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根本动力 |
C.中华文化具有自己的文化个性与特征 |
D.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
“三八二十三,人人说我憨,我的卖完了,你的往回担。”说的是一个精明的小商贩在街上卖韭菜,一斤八分,二斤一毛六,三斤二毛三。就这一分让利,他每天的生意很好。在这里,小商贩喊出的“一斤八分,二斤一毛六,三斤二毛三”这些吆喝,是()
①货币在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②货币在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③在说明韭菜的价格④在强调韭菜的价值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①③ |
商品的价值量同劳动生产率成反比,这是指()
A.某个商品生产者的劳动生产率越高,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的价值总量越小 |
B.某个商品生产者的劳动生产率越高,单位商品价值量越小 |
C.生产某种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越高,单位商品价值量就越小 |
D.生产某种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越高,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价值总量就越小 |
“商品——货币”被马克思称为“商品的惊险的跳跃,这个跳跃如果不成功,摔坏的不是商品,但一定是商品生产者”。这段话表明()
A.所有的商品必须表现为一定数量的货币 |
B.商品生产者关心的是商品的使用价值,商品如果卖不出去,使用价值就白费了 |
C.商品生产者关心的是用商品换回货币,如果商品不能成功交换,商品生产者就可能亏本甚至破产 |
D.只有商品变为货币,才能实现商品的使用价值 |
根据中国银行公布的外汇牌价,某日100英镑兑换1491.7800元人民币;在此后的一个交易日,100英镑兑换1537.54元人民币。材料中描述的变化过程表明()
A.外汇汇率下降,人民币升值 |
B.外汇汇率下降,人民币贬值 |
C.外汇汇率升高,人民币升值 |
D.外汇汇率升高,人民币贬值 |
纸币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这就是说()
①在一定时期发行多少纸币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决定的
②纸币的面值(如1元、10元、100元)是由国家决定的
③每种面值的纸币各发行多少是由国家决定的
④每种面值的纸币各代表多大价值是由国家决定的
A.①②④ | B.①②③ |
C.②③④ | D.①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