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是
A.联系的观点 | B.发展的观点 |
C.矛盾的观点 | D.实践的观点 |
追溯中国结的渊源应从远古年代的结绳记事开始。
东汉郑玄在《周易注》中道:“结绳为记,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结”与“吉”谐音,在漫长的演变过程中,小小绳结被人们赋予了各种情感愿望,“同心结”、“平安结”、“团圆结”,一个个美丽中国结蕴含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上述材料中文化现象的正确解读是( )
①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②追求真善美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③从绳结之中可以透视人们的精神世界和精神生活
④结绳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康德在《判断力批判》中说:“人们在根本上所称为艺术作品的,总是理解为人的一个创造物,以便把它和自然作用的结果区别开来。”对此观点认识正确的是()
①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②纯粹的自然物不能称之为文化
③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④艺术作品是人对自然的审美意象
A.①③ | B.①④ | C.②③ | D.②④ |
“活着就是为了改变世界”是乔布斯的名言,他领导下的苹果公司先后推出了Macintosh计算机、iPod、iPhone、iPad等风靡全球的电子产品,深刻地改变了现代人通讯、娱乐乃至生活的方式,成为了时代的传奇。由此可见( )
A.人的价值要通过创新来实现 | B.人是价值的创造者又是价值的享受者 |
C.人的生活离不开有价值的事物 | D.人的价值是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的 |
幸福,在西方文化传统中有诸神之赐、来世之享、天赋权利等解读。在现实生活中,也有幸福是金钱的占有、幸福是奉献的喜悦等观点。分析这些幸福观,正确的理论出发点是( )
①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然具有社会历史性 ②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然具有阶级性
③社会价值观的主导者历来属于人民群众 ④正确的幸福观才是美好生活的航标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
汉代的匡衡少年时没钱买蜡烛,就凿壁偷光,勤奋苦读。有一户人家有很多书,匡衡在这户人家当雇工却不要报酬,只是请求主人把所有的书都让自己读一遍。主人深受感动,就把书都借给他。后来,匡衡成了大学问家。这表明( )
①社会和他人提供的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
②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决定性因素
③人生价值能否实现取决于能否用正确的价值观来引导
④人生价值总是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的
A.①③ | B.②③ | C.①④ | D.②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