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是NaCl和KNO3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请根据相关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 |
0 |
10 |
20 |
30 |
40 |
50 |
60 |
|
溶解度/g |
NaCl |
35.7 |
35.8 |
36.0 |
36.3 |
36.6 |
37.0 |
37.3 |
KNO3 |
13.3 |
20.9 |
31.6 |
45.8 |
63.9 |
85.5 |
110 |
(1)60℃时,在100 g水里溶解_________g KNO3时,溶液才可达到饱和状态。
(2)下图为NaCl 和KNO3的溶解度曲线,则表示NaCl的溶解度曲线是_________(填“甲”或“乙”);其中温度t的范围可能在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10℃~20℃之间 B.20℃~30℃之间
C.30℃~40℃之间 D.40℃~50℃之间
(3)请根据上表或图示总结出一条具有一定规律的结论 。
(4)在0℃时,分别在100 g 水中加入30 g NaCl 和KNO3固体,再加热到60℃时(假设溶剂不损耗),NaCl溶液为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加热前后,有关两种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填字母序号)。
A.0℃时,两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
B.60℃时,两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
C.加热前后,NaCl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小变大
D.加热前后,KNO3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
用“ ”和“
”代表两种不同的单质分子,它们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化学反应,反应前后的模拟模型如下图所示:
(1)参加反应的分子的个数比是。
(2)每个生成物分子由个原子构成。
(3)从示意图中,你能够得出的规律或者结论有:(答出两条即可)、
(1)火药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可以由木炭(C)、硫磺(S)、火硝()按一定比例混合制得,火药爆炸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该反应属于(填“放热反应”或“吸热反应”之一)。
(2)警用防爆盾牌中含有钢化玻璃等材质,钢化玻璃可以用普通玻璃加热后快速冷却制取。石英砂,其主要成分是由地壳里含量前两位的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化学式为。石英砂是玻璃的主要成分,可以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硅酸钠()和水,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为了履行国际社会《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我国政府决定自2003年6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禁止使用“CTC”作为清洗剂,“CTC”又称为四氯化碳,是常用的服装干洗剂,也是修正液(又称涂改液)中的一种溶剂,还是优良的灭火剂。试根据以上信息回答:
(1)“CTC”的化学式为_________,其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_。
(2)推测“CTC”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各一种。
①物理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②化学性质_______________。
(3)“CTC”属于(填“单质”、“化合物”、“混合物”、“有机物”、“无机物”中的内容)。该物质中碳元素与氯元素的质量比为。(最简整数比)
请从氢氧化钠、氧化镁、氢氧化钡、氢氧化铜、硝酸、碳酸钙中选择合适的物质,将其化学式填在所给的横线上。
(1)可以做干燥剂的物质(2)一种可溶性碱
(3)加热有气体生成的物质(4)一种氧化物
(5)一种酸(6)一种蓝色不溶于水的碱
某样品在生产过程中可能含有残余的
、
和
三种物质中的一种或几种,现按下图所示进行检验,出现的现象如图中所述。(设过程中所有发生的反应都恰好完全进行,微溶性物质视为完全溶解)
试根据实验过程和发生的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沉淀 A 是(写化学式)
(2)实验步骤①的现象可以说明混进的物质有(写化学式)
(3)实验证明,溶液 B 中一定存在的溶质是(写化学式)
(4)实验过程③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5)上述实验现象还不能确认是否残留在了
样品中,请你利用溶液D进行实验确认判断:(说明选用试剂、现象和结论)。